郭继秋 李新
摘 要:教育投资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扩大校园土地资源,调整校园的建设规划,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已成为大部分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通过对目前高校新校区建设存在的融资问题以及四种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了分析,为高校新校区建设进行多元化融资、改善融资困境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新校区;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號: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2502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高校招生规模不段扩大,各高等院校原有的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新校区的建设便成为教育改革的扩展和高校招生的有利竞争条件。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改善教学资源、生活用房紧张等情况以及实验仪器、设备落后导致的科研创新不足,很多高校开始规划和筹建新校区,新校区的建设在扩大学校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大量的资金需求也与日俱增。传统的政府拨款和自有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满足新校区建设的需要,为了保证新校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一些高校利用银行贷款来增加资金的投入,但是银行贷款也只是缓解了高校在建设新校区过程中的部分压力,依靠银行贷款所获的资金不仅不能完全解决新校区建设所需的全部资金,还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因此,对于新校区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只有在资金筹措方面另辟蹊径,积极开展多种融资渠道,才能解决资金短缺带来的困扰,从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
1 高校新校区建设面临的资金困境
1.1 建设成本升高,加大高校的负担
根据国土资源局的统计数据,2014年第四季度末,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商业地价、住宅地价和工业地价分别为3522元/平方米、6552元/平方米、5277元/平方米和742元/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5.2%、3.9%、4.8%和6.0%,环比分别增长0.9%、04%、0.7%和1.4%。可以看出十年间,土地价格迅速增长,这无疑给高校新建校区增加了土地成本负担,使得融资难这个原本就是高校新建校区面临的难题就变得更为艰巨;同时随着用工荒、人口红利消失情况的出现以及工人不断提高的劳动薪酬,也大大增加了校区建设的人力成本。
1.2 学校收入相对稳定,自筹资金困难
学费在高校经费收入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根据国家规定,各高校的学费都是有各自的标准,高校没有权利自行提高对学费的收取;即使收费标准有所提升,但幅度也不能太高。因此,以学费作为建设新校区的自筹资金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1.3 银行的紧缩政策,增加了贷款难度
虽然银行贷款是高校在新建校区解决资金问题的首选,但是在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的同时,还要为使用银行贷款付出高额利息。一些高校最初在向银行贷款时,由于没有正确估计自身还款能力,出现了借款金额过大以及贷款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一些高校在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
面对这种越来越为普遍的现象,各大银行转变了向高校贷款是安全的这种看法,开始限制向高校借款。同时,这种现象也引起了中央各部委的重视,为了有效控制高校盲目贷款,控制银行的信贷风险,监管部门对高校贷款项目、金额、时间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如今,高校向银行贷款需经过财政厅和教育厅等部门的审批,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大了高校贷款的难度。
2 融资方式的分析与选择
2.1 内部资金积累模式
内部资金积累,就是不通过外部渠道获得新校区建设所需的资金,是学校选择自筹建设资金的必经之路。虽然从财务杠杆的角度考虑,利用外部资金是更为合理的选择,但是考虑到新建校区与一般企业的投资项目不同,它对于那些以高投资回报率为主的外部资金而言,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再加之新建校区项目工期长的特点,内部资金在项目建设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起到了稳定内部管理的功效。
既然选择了内部资金积累的方式,首先就要在全校范围内实行紧缩的财务政策,由于购地款不能使用贷款,启动项目所需的巨额资金就需要学校自行筹备,并且前期的投入直接影响着后续工期的进行,而且在整个工期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譬如银行贷款的筹资方式,所以学校要尽量压缩支出,加大结余。
2.2 BOT(Build-Operate-Transfer)融资模式
BOT,即建设-经营-转让的英文缩写,是指将重大投资项目转让给民间单位或外商组成的项目公司,按一定条件授予专营期和专营权。专营期是有一定期限的,在专营期内,项目公司对此项目进行筹集资金并进行建设,拥有对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同时提供产品和服务,得到投资回收和红利;到专营期结束后,民间的投资公司将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无偿移交给项目所属的原单位,并且要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
BOT融资模式近年来逐渐被高校在新校区建设时所采用,因为这种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校在资金短缺问题上的压力,也更好的实现了对项目费用和进度的控制。BOT融资模式要求建设项目在经营时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并且风险要小,因此,这种融资模式不能推广使用到整个校园的建设中。像学生宿舍、食堂、浴池、体育馆等类似的后勤设施是符合BOT融资模式需要的;而像教学楼、实验室这样的设施是无法进行经营的,因此也就不能利用BOT的融资模式去筹集资金。
虽然BOT融资模式为高校新校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签订的特许权协议要科学、规范。特许权协议是项目经营者进行投资、建设、经营与最中转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协议要包括项目投资规模、完成时间、经营管理等一系类细节问题。以高校引进BOT模式对学生食堂项目进行融资为例,在签订特许权协议时,投资者会对学校的学生人数、平均就餐率及收费标准进行约定,若上约定的收费标准未通过主管部门的审核,或因学生规模影响了就餐率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协议的执行;其次,防止投资方的不良行为。采取BOT融资模式的投资方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投资追求,而且在特许经营期内,高校对项目投资公司是没有管理权和控制权的,这就不免会发生投资者为了降低建设成本,采取降低建设标准的行为,致使建筑物使用寿命达不到预期标准等现象的发生;最后,加强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扶持力度。政府在不仅要明确政府和投资者的义务和责任,还要对投入工期长、风险高的项目进行信用担保,消除投资者的担心。
2.3 资产置换融资模式
资产置换融资是指高校对老校区土地通过转让或闲置资产进行置换而获取资金筹集的一种方法,也是解决新校区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老校区的区位优势,以较高的价格卖出,获取新建校区所需的资金。
进行资产置换融资的好处在于:一是能够快速获取所需资金,利于化解新校区建设的债务问题;二是能够更好的优化高校的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三是与从银行贷款融资方式相比,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这种融资模式可以减少对银行的过分依赖,降低企业自身的财务负担。对于一些校区分散的高校可以优先采取这种融资方式。
虽然资产置换融资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其用途不能随意转让。因此,高校必须将原有校区是教育划拨地性质转化为商住用地性质,同时根据国家税法规定,在进行土地交易时,需要支付高额的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以及营业税及附加等各项税费。
2.4 PPP融资模式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公共机构与民营组织合作模式)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成。在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中,通过市场的公开竞争,高校授权投资机构与民营机构依法成立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与运营。项目建成后,由项目公司与民营机构签订经营协议,由民营机构对项目进行经营,对学生提供就餐、住宿、健身娱乐等服务,收回项目投资并获取合理利润,在此过程中,高校实施监督。待项目特许期满时,项目公司按协议将项目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移交给高校。
PPP融资模式的优势在于:第一,这种融资模式有效引进了私人资本资金,缓解了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实现了政府、私人、学校三方“共赢”的最佳融资效果;第二,这种融资模式允许民营机构在校区建设前期就参与进来,共同参与项目的准备工作,尽早确定项目可行性,缩短项目前期工作时间长度;第三,这种融资模式能够在项目的初期就根据公共、民营机构各自的特点来分配风险,提高了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行性。PPP融资模式正是把政府机构的社会责任、协调动员能力与民营机构的资金支持、管理经验及技术手段结合到一起,充分发挥了各自所长;第四,高校在这种模式下对项目仍然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运行情况加强了监督效果。
PPP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新校区建设中还未达到成熟的状态,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问题:如管理和政策、风险、价格和收费标准以及合同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给项目合同的执行以及投资者的收入造成一定影响。
3 结语
总之,通过对高校新建校区项目融资模式的研究,可以看出高校新校区建设是一个周期长、资金需求数量大、使用集中的一个系统性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若不能及时到位,将会给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影响。因此,在整个项目融资过程中不能仅仅使用单一的融资模式,高校应该在了解自身建校规模以及所需资金的基础上,争取建立一种多元化、健全的融资机制,以期更好的实现资金的筹集,顺利开展新校区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潘丹丹.PPP融资模式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
[2]彭晓东,陳西东.高等学校新校区建设筹融资模式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6,(1).
[3]陈国璋,谭惠坤.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融资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09,(8).
[4]李英利.高校新校区建设多元化融资探析[J].市场论坛,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