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5-09-17 12:53刘丽丹刘福利韩玲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6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技术

刘丽丹 刘福利 韩玲玲

摘 要 实地调查吉林市舒兰市、农安县部分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在信息化大背景下进行对策探讨。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技术;教育网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30-02

1 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近年来,受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以及2005年1月7日经农业部第二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进入流转,使得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必然趋势。由于经济条件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的限制,大量入学适龄儿童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无法跟随父母到城市生活,只能留守在农村,产生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根据《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全国妇联,2013年5月),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出,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笔者在对吉林农安、舒兰和黑龙江部分农村267名儿童的调查中了解到,约有20%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而由祖父母照顾;大约24.8%的儿童随母亲一起生活,父亲常年外出打工;还有很少的一部分孩子由其他亲戚照顾。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以及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2 实地调查分析

2014年寒假期间,通过调查问卷调查以及与案例访谈等各种形式了解当地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67份,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适龄儿童。其中,由(外)祖父母抚养的儿童31名,占总数的11.6%;由亲戚、朋友抚养的儿童6名,占总数的0.02%;由母亲独自带着生活的儿童66名,占总数的24.8%。因为研究的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本研究只针对这103名父亲不在身边而由(外)祖父母或者母亲或者亲戚、朋友抚养的儿童,定义为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分析 在对儿童父母的受教育情况调查中显示: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或以上的没有,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占20人,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占176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占55人,不识字的文盲占16人,由此可见,当地农村儿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受过高中教育的都很少,这些情况决定农村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在对由(外)祖父母抚养的31名儿童的访谈中了解到,他们(外)祖父母基本是文盲状态,只会很少的字或者根本不识字。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城市打工,大多从事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收入一般不会太高。经济条件决定他们只能把孩子留给农村的父母或者妻子独自照顾,父母年纪都在50岁以上,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基本处于半文盲状态,家里一般都还有田地需要劳作来补贴家用。这就造成家庭教育的空白以及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因此造成留守儿童严重的亲情匮乏和缺失家庭监护,他们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其中由祖父辈家长在照顾的留守儿童,绝大多数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怕生人,生活中表现不合群,喜欢独自玩耍;母亲独自一人照顾的孩子,部分性格任性,怕被别人欺负;由其他长辈照顾的留守儿童明显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

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分析 在与留守儿童班主任的座谈以及个别访谈中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绝大多数处在中下水平。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的(外)祖父母或者母亲或者亲戚、朋友的文化程度基本处于初中以下水平,根本没有能力或者时间照顾孩子学习,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在接受调查的这部分孩子中,留守儿童中的女孩普遍成绩高于留守儿童中的男孩成绩。

另外一个社会因素就是近几年大学生就业普遍不好,部分没有文化的家长觉得读书无用,念书也就是为了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将来会算个账,初中毕业就打算让孩子出去打工。心理上的不重视也决定了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父母忽视留守儿童心理需求 父母不在身边使留守儿童感到孤单,遇到困难时往往不知道找谁倾诉。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认为最难受的事情是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最高兴的事情是过年的时候父母回来陪伴自己并且给买大量的吃的用的。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他们一味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一味物质满足很容易造成留守儿童过分任性,过度的自我保护,缺少归属感与安全感。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父母与家庭联系方式是打电话,但是由于在城市大多从事工作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使得父母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学习、成长过程;更多地关心吃得怎么样、穿得怎么样,只会让孩子好好学习,而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很少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变化。父母对留守儿童长期心理状况的忽视,必然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3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研究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1)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对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进行教育。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2003年继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1]利用这些现代媒体技术手段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亲子教育逐渐演变成隔代教育。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隔代教育监护人都是小学文化或者文盲状态,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积极开展对留守家庭家长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与子女间保持良好沟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的建立有利于学校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全面及时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真实具体的基本情况,通过档案袋可以了解哪些留守儿童有问题,哪些需要重点关心爱护,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才能让有限的爱心资助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身上。通过档案袋可以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孩子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全方位教育网络。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得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与学校教师实时交流与沟通。建议由农村基层学校牵头,联合妇联、村委会和其他组织以及社会公益团体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全方面教育网络。让这些留守儿童能更多感受社会的关爱,让孩子找到心理支持,避免留守儿童心理成长受到影响。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平台,把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学习的照片贴在网上,把学生完成的作业和作品放到平台上,甚至把一些校园的活动视频放上去;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关注自己的子女,通过留言、写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校、教师沟通。通过平台,教师、家长可以更好地交流,构建全方位教育网络,实时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 国家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这项政策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减少部分农村落后学校,把各个村落学校规划到中心镇学校,同时由此产生学生上学距离远、生活成本加大等问题。调查组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利用撤点并校政策,多方引入社会资源并加大投资构建优质的信息化环境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实现全方位监护与管理,有效弥补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寄宿制学校平时有教师管理,可以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约束和规范。首先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以及学习无人监管的问题,有利于农村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农村寄宿制学校是集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有效解决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教师可以弥补部分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最后,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有效培养孩子社交能力以及自理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特征。

总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三个关键因素,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要素,学校教育是主导因素,社会教育是重要因素。在信息化大环境下合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丽丹,刘俊强,刘福利.黑龙江省“农远工程”发展调研分析[J].中小学培训,2012(12).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2015年度教育网络舆情概述及特点分析
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模式
教育网络舆情议题演变分析
教育网络舆情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权重量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