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智慧的评价自然能带来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智慧的学生。要做到智慧评价,我认为教师不仅在问题设计上要科学、精准、有思维力度,教师的评价也应该从“四善”上做文章,即善引领、善激励、善追问、善启迪。
一、善引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痕”。一位教师在教学《桥》这一课时,开头的导入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让学生在看似漫无边际的“闲聊”中走进文本,聊出了小说的基本要素,让教学的“有意”从“无痕”处入手,通过言简意赅的评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归结到了教学要点上。
《桥》
师:同学们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桥》。课前一定都读过了吧,现在我们先一起来聊一聊,把你了解到的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知道课文讲了一个老汉指挥大家过桥,后来被洪水吞没了。
师:好的,你已经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大体情节。(板书:情节)
生:我知道这个老汉是个村党支部书记,是个舍己为人的好人。
师:不错,你关注了故事的主要人物——主人公老汉。(板书:人物)
生:洪水过后,有个老太太来为两个人祭奠,一个是丈夫,就是那个老汉,还有一个是他们的儿子
师:这应该是故事的——结果了。(板书:结果)
生:这个故事发生在黎明,那天的雨特别大。
师:你读得真仔细,了解了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黎明时分”。(板书:时间)下着特别大的雨,引起了山洪暴发。这是事件发生的——环境。(板书:环境)那这个故事是在哪儿发生的呢?
生: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山村里。
师:这是这个故事发生的——
生:地点。
师:(板书:地点)多好呀,刚才大家这么轻松一聊,聊出了“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结果”,这就是小说的六大要素,读小说,就要关注这六个方面。
二、善激励
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每一个学生都喜欢鼓励,但如果我们不看对象、不加思考、不分难易,一律用“好的”“不错”“你真聪明”“你真棒”来评价,评价就没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学生也会厌倦。
以下为一位教师在教学《三顾茅庐》时指导学生读好描写隆中美景的句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等会儿来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了一遍)
师:读书有三种水平:初级水平是正确流利,声音响亮;中级水平是抑扬顿挫,能突出重点字词;高级水平是能把听众带到那美景中,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还想练练,让自己读得更好吗?
生:要!(更加起劲地练习朗读)
师: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大部分学生举手要读。指名一生读,声音轻柔,较有感情)
师:你是朗读的好手!把自己陶醉了。如果能放开声音,让大家跟着你一起去看一看,那就更好了。
(都举手了,抢着要读。指名一生读。男生,声音响亮,能突出关键词)
师:你是朗读的能手了!让大家看见了“蜿蜒的山冈”“疏朗的松林”“青翠的竹林”。
(学生都站起来了,手举得老高,嘴里喊着“我来”。又一生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
师:你不仅让大家看到了秀丽宜人的美景,还听到了溪流的欢歌声,大家说她是朗读的——
生:(大声地)高手、超手。
三、善追问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一个结论的得出,往往伴随着个体所有的实践认知经验。课堂上,我们需要精确的结论,更需要正确的思维展示。优秀教师重视“是什么”的问题,智慧教师更重视“为什么是”的问题,善于挖掘学生的思维方法。因此,追问让探究更深入,让思维更明朗,让课堂更灵动。
在教学《番茄太阳》(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3小节时,我听到这样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细细读一读,说说有什么感悟,有的学生说明明很爱笑,有的说明明很好学。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了这么一句话“生活堵塞了一条路,却为她打开了另一条路”。老师没听懂,让学生重说了一遍,然后就“噢”过去了。其实,这是多么灵动、有意蕴的回答呀!教师只要追问一句:“你能谈谈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学生肯定会有精彩的思维展示:因为明明是盲童,看不见多姿多彩的世界,所以说“生活堵塞了一条路”,而明明并没有因为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而灰心郁闷,失去信心,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她是笑声不断,那样地热爱生活,乐观开朗,主动用来回抚摸去接触、认识世界,所以说“为她打开了另一条路”。我想,这样的思维认识才更有价值。
四、善启迪
有人说:平庸的教师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评价离开启迪和引导,学生的智慧将会永远处于睡眠状态。
《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这个园子给了我自由、快乐,是我童年生活的乐园,更是我自由精神的乐园。那课题写成“我的园子”不就可以了吗?编者为什么要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为题呢?
生: “祖父一天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我”和祖父形影不离,是祖父的跟屁虫。
师:你真会读书,善于从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跟屁虫”写出了我和祖父的密不可分。
生:童年的那份自由和快乐都是祖父带给的,我的生活离不开祖父。
师:是呀,祖父是那样地疼爱我,甚至于溺爱;他是那样地宽容我,近似于纵容。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在眷恋她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吗?
生:她是在怀念她的祖父。怀念给了她自由与快乐的祖父,怀念慈爱、宽容的祖父。
师:是的,你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所以大家看,作者开头第一句就是“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祖父的身影、祖父的爱已经深深烙印在作者心头了。
课堂需要智慧的评价,每一名教师都要做好聆听者、思想者、启迪者,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因智慧的评价激情飞扬、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