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
2014年11月,笔者完成了小学美术第5册《水墨游戏》的公开课教学的任务。虽然这是一节校内的公开课,但我非常珍惜这次教学交流的机会,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都很认真地观摩了这节课。从课堂上师生们愉快地笑声和轻松活跃的气氛来看,这节课突出了游戏的特色,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很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虽然大家对这节课都作出了肯定与赞赏,但本人经过深入地反思,还是看到美中不足之处,以下就课堂情况进行诊断。
当这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完一系列的教学程序和师生互动后,到了学生实践探究的环节,我布置作业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点、线、面,浓淡、干湿的形式玩水与墨的游戏,畅想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渗化后表现出来的韵味和美感;完成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为作品起个好听的题目。这项作业要求既面向全体又不失激发学生的创意,学生们听了都表示没问题,好,创作游戏正式开始。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学生们开始兴奋地进行创作:有的小组长像模像样地指挥组员画不同的局部;有的学生顾不上跟小组成员商量就迫不及待地画了……可是在巡视中我发现,有三个学生没有主动地去参与小组的创作。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与交流,发现情况,我马上过去询问这三位学生,他们分别给我的解释是:A同学说自己不会画,怕画得不好,同学们会嫌弃他;B同学说跟大家的意见不合,想自己画;C同学经我一问就不好意思地动起笔来地加入到小组的合作中。我鼓励这三位同学以及其小组成员要团结和包容他人、发挥团队精神。经过我的鼓励,A同学和C同学后来也愿意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中。可是B同学还是不愿意参与小组的合作,竟自顾自地画了起来。B同学是个个性非常张扬的孩子,平时也很有自己的见解和喜欢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所以他有这样的举动不足为奇。但是在公开课的场合,经过老师的劝说他还是我行我素,况且公开课的时间是非常的紧凑,我也无暇只照顾B同学一人,但我还是强调希望他能尝试和小组的同学合作。时间有限,我也要进入到下一教学环节,这段小插曲并没有影响整节课的进度。公开课还是圆满地结束了,最后我发现B同学还是没有参与小组的合作,而他自己的创作也没有完成,心里感叹他真是个犟孩子。
课后,我找B同学和小组的同学进行谈话,我指出大家合作得多愉快啊,小组作品的题目是《幸福的花园》,大伙儿画了许多的花果、树木,缺少了B同学的创意多可惜啊。组员也纷纷表示希望B同学的加入。B同学难掩得意之情,但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指出他们画的和自己的不一样。我让B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他的主题是《超越时空隧道》,他兴奋地指着自己的画说得绘声绘色、头头是道,非要惊呆其他小伙伴不可。此刻,我真的被B同学打动了,我看到的是一个充满自信个性张扬的孩子。新课标提到: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联想到平时的教学,B同学的这种现象在平时课堂上也经常会有,有的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一定会接受,例如我提醒学生用蜡笔涂色比用彩色水笔涂均匀,可有的孩子偏偏喜欢用艳丽的彩色水笔涂色;又如我提醒学生在构图时先画大的物体,再画小的,可有的会孩子又会相反来画,但最后也未觉不妥。传统的观念会认为这些是不听话的孩子,但是想想这些有逆向思维的孩子可能更无拘无束地会创作出一些更与众不同的事物。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至少八种智能,这些智能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无法判断哪一个更加聪明,每一个人都能以独特的方式对人类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学生虽然尚处在成长和发展期,有许多特性还不能完全显现,但是事实上他们独特的智能品质已潜在地存在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是对他们的忽视和约束。
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最大成就往往来自于其个性的充分发展,一个人对于世界的贡献也就是其个性智慧所做的创造性工作。这节课的小插曲使我有大的发现、更深的思考:如果我们在每节课的在教学中给孩子们更多的选择,能给孩子们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放飞他们的梦想,一定会因他们个性的发展而更精彩。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