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星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大学对于社会人才培养所起到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文化层面上,而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平台锻炼提高自己。而在这样的时代教育下,大学的学生组织、社团组织便很好地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为学生提供着锻炼的平台。
综合学者观点、结合社团的定义,笔者得出大学社团的三个特征:第一,社团是学生自主建立,自愿加入的组织;第二,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成员组成。第三,社团目的是培养成员的兴趣特长以此促进社员进步。
现今大学里,社团琳琅满目,各种不同文化主导下,产生出不同类型的社团。现在的大学社团里,各方面都在发展,也在不断创新,可是现今大学学生社团还是普遍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首先,作为一个社团,它本身也是一个交际圈,成为学生人脉的扩展地也无可厚非。大学,是作为人从学生转变成社会人的重要阶段,而社团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交圈,这其实是它所起到的正向作用。
可是现阶段又有多少社团的成员趋向于争名夺利,攀各种关系坐上社长的宝座,寻各种人想要混一个副社长的头衔呢?其实这时社团内的组织以及秩序便已经被打破。如果组织的领导人,只是想要拿到这样的一个称号,只是想要为自己简历上添上好看的一笔,那么这个社团组织的发展就岌岌可危了。在一个社团中,总是有很多的“领导”,可是又有多少“领导”是真正地在做实事,真正地为社团的每一个活动倾心尽力,这个情况怕是不乐观。缺乏实干精神的指导者,又如何培养出具有实干精神的下一任接班人呢?这种恶性循环会影响整个社团的长远发展,于是如何将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摒弃,还社团组织一方净土,这是社团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所大学里,势必会存在多类型的社团,其实丰富多样的社团对于学生和学校自身的发展来说,都是有很大好处的。可是,如果社团之间存在着不良竞争,扰乱正常秩序,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在现阶段的大学社团中,许多社团在纳新过程中过于追求人数,忽视了成员的兴趣爱好及素质能力。社团的人数过多会带来两大的弊端:一是影响社团精神文化的传承。社团纳新时,因追求社团会员的数量,对学生进行全盘接收,势必会出现社员的低标准,从而影响社团的文化。二是影响社团的日常管理。社团成员人数过多,致使机构庞大,并存在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因兴趣爱好而加入的成员,从而导致社团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进而影响社团的正常管理与运行。
在当前的社团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社团缺少统一、有凝聚力的群体文化意识,造成社团人心涣散,社员不了解社团目标、不懂社团文化,甚至不知自己对于社团的意义,于是在自己没有目标、没有梦想的日子里,社团生活仅成为大学生活的消遣。
以黑龙江大学的部分社团为例,一届的社团会员人数达到三四百人,再加上管理人员及其工作组织者,一届社团组织可能近五百人,如此庞大的人员机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社团管理和组织发展是很不利的。社团成员进入社团的目的与动机不一,对社团的不认同或是出于功利心理的加入,势必会阻碍社团的日常管理与特色活动的开展。于是社团管理者在管理社团时,学习如何将这些成员凝聚起来,便成为创办一个好社团所必须要走的一步。
随着各类社团的不断出现,高校社团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越来越深远。尽管在本文中,指出了社团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是就社团的影响来看,社团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对于学生的发展及学校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于是,如何促进社团的管理和更好地发展,大学需要什么样的社团呢?笔者认为现行的社团组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大学社团作为高等学校中诸多学生组织中的重要一员,它所涉及的领域不仅是文艺、体育或学术领域,更是覆盖了学生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中,明确社团的性质和定位就成为首要的事情。社团是怎样建立的?那是一群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目标与志向的学生所组成的集体,它立足于丰富提高自身,服务广大学生。
因此,社团在运作过程中,要着眼于社团的特色活动或是文化精神,找准自身社团的定位。就社团的发展来看,定位是社团活动的核心与指导,只有明确了社团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将做什么,社团建设才能走在正轨上,社团成员才能不断提高,社团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改变以人数定优劣的传统观念,社团的成员并非越多越好。社团的容量是有限的,有限的容量应该是努力容纳有梦想、爱社团、敢闯敢做的学生,社员应该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保证他们不仅有爱好,还有较强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设立定期的考核与淘汰,再度纳新制度,使学生找准自己的目标与真正的兴趣爱好之后,重新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从而为社团的兴衰出谋划策。这样社团的成员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并保有持久的热情与自豪感,从而使社团能够朝着正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一个打动人心的学生组织、一个具有文化魅力的学生社团,能够得到广泛的关注,更是能够让社团成员稳扎于此,为其每一点滴进步骄傲,为其每一份成功欣喜。那社团的文化魅力又源自于什么呢?那是一种能够让社员更深入了解社团性质和定位,理解这个社团精髓与品质的文化特质。因此大学社团要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并依托自身的特色塑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凝聚力,那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底蕴能够发人深省,更能提高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大学生加入社团的动机与目的千差万别,在社团的管理建设中,应当充分了解社员的心理动机,从社员的需求出发,加强社员之间的交流联系,从而促进社团凝聚力的提升。
高校学生社团要规范自身的制度,这不仅是社团管理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社团良好发展的基础保障。科学合理的社团管理制度,能够使社团正常运转,保证出现问题时有章可循,更是能够使社团的管理人员一视同仁,以规章制度为衡量准则,确保社团内的一切事物均公开透明。社团是一个学生集体,从社团的长远发展来看,社团组织中的所有人员应该清楚了解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白社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明白社团能够锻炼自己什么样的能力,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促进社团的良性发展。
大学作为文化的殿堂,它所具有的魅力绝不仅仅是我们在这里所学到的知识与文化,更多的是我们在这里学会怎样做人,怎样从一个学生形象转变成社会人的形象。
因而,大学需要这样的社团:这是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社会角度的小社会,也是让学生多方面、多层面地学习知识,并培养他们经营、管理、领导、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多种能力的平台组织;这更是进一步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催化剂,让学生在大学的半社会化校园环境下逐渐适应社会的各种环境变化与发展。
[1]金振吉.学校共青团、学生会工作问答[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
[2]常青.高校学生社团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
[3]徐红,唐锐.大学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青年工作研究,2010,(4).
[4]赵立香.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