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景闻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实例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学生角度考虑,探讨了生活实例的高效选取,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实践等因素,通过调查、统计、举例等做了必要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实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123
地理新课标做出明确说明: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对学生发展自己生存能力有启示、有帮助的地理素材等来实现“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但目前地理课本中很多案例局限于考虑同一课本使用的广泛性、学术性,不同区域学生的成长环境差异体现不明显,使案例的使用难以让不同地区的学生产生共鸣。为此选取有效的生活实例,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征。那么怎样选择生活实例才是有效的教学案例呢?
一、投其所好,收集实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生活实例的选择上就要投学生之所好。那么什么样的生活实例才是学生喜欢的呢?这就需要看看我们教师在这个方面是否下过工夫。拿2015年初一年级的起始课《与同学们谈谈地理》来说,这节课的目标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讲完什么是地理后讲解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有什么用?教师讲得再多也不管用,得让学生感觉有用才是王道。笔者举了英国10岁女孩在印尼海啸中用知识救人与李连杰差点在海啸中丧生这两个案例进行对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哇,孩子们感觉到地理知识实在太重要了,如果早学就好了,因为国外地理课从小就开设了。起始课的目标完美达成。为什么能这么好地达成目标?案例对比的冲击力实在太大。找案例还要与学生相关,此案例中10岁小女孩的年龄比我们初一学生还要小,教师一渲染人家都救了人了,我们的孩子当然也着急学习地理了。
笔者所做的“生活实例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现状”调查问卷有关于这方面的问题,问题是:“你认为哪些生活实例对你的地理学习最有效?你最喜欢地理课堂学习中教师列举什么样的生活实例?”并为这两个问题给了如下的选项:A.身边的生产、生活事例; B.跟家乡有关的案例;C.熟悉的国内外新闻报道热点;D.动手操作的实验;E.学习过并熟知的事例;F.互联网或百科全书等处能查到的案例;G.课外实践活动;H.其他。统计的结果是:“身边的生产、生活事例”,76%的学生认为最有效,67%的学生最喜欢;“跟家乡有关的案例”,35%的学生认为最有效,32%的学生最喜欢;“熟悉的国内外新闻报道热点”, 59%的学生认为最有效,57%的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的实验”,24%的学生认为最有效,23%的学生最喜欢;“学习过并熟知的事例”,26%的学生认为最有效,27%的学生最喜欢;“互联网或百科全书等处能查到的案例”,18%的学生认为最有效,16%的学生最喜欢;“课外实践活动”,21%的学生认为最有效,17%的学生最喜欢。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效果较好的生活实例居于前三位的是:身边的生产、生活事例,熟悉的国内外新闻报道热点,跟家乡有关的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生活,多思考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一些案例;也要求教师多熟悉国内外的新闻报道热点,多注意搜集素材。
二、关注生活,走近实例
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处处体现在生活中。如果地理教学脱离了生活,学生感觉地理学科离自己很远,势必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过来,把学生身边的大量生活实例运用于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仅能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来源于生活,学习地理能解决很多问题,学习到的是有用的地理,进而增强学好地理的动力。
初一学生学习经纬网容易犯糊涂,因为初一数学还没有学习坐标,地理就学空间定位,而且还不是平面的。所以往往几节课下来,孩子们最初的好奇心就要消磨殆尽了。其实教师可以用PPT演示画经线,多画几条出来,很像西瓜或者南瓜。在学生遐想之余,一张大大的清晰的西瓜图片让学生倍感亲切。别小看这一张图片,是它拉近了遥远的抽象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具体的日常生活的距离,学生排斥抗拒抽象知识的情绪一下子就打消了。讲完经线定义,就要说经度了,这个知识要求有很高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更难理解。如何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而且自己就能说出度数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因为学校每个教室有实物投影,于是笔者就用橘子、红笔、黑笔作为教具一边画一边讲起了经线、经度,最终还把画了很多经线的橘子奖励给一个解答出难题的学生。效果很好。
本案例中笔者给定本初子午线和0度经线,然后教师故弄玄虚地画出180度经线、两条90度经线,说这个度数多少度要多难就有多难。然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度数多少。教师的挑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让本来很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了。多年的教学比较,笔者感觉生活化的教具的选择,远比笔者之前用经纬网仪上课的效果要好,不光课堂鲜活,而且学生理解得透彻。
三、重视实践,创造实例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见只重视书本的理论学习而不去应用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那么作为地理教师又怎么能够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呢?怎么能够创造出生活实例呢?其实只要用心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每年春游、秋游,比如爬山到达山脚、山顶时大家对冷暖的感受,讲气温变化的时候正好用得上。另外,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学科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初中两年的地理学习时间里,可以设计的实践活动非常多。制作地球仪,小小气象员观察气温的变化,制作等高线模型,模仿多种语言的学习,调查家庭用水状况,使用淘米水洗碗,拍照片展示各种土地的利用类型,调查身边河流的污染源等多种活动。
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地理知识有更多的深入了解,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还会掌握一些研究方法,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社会本是一个广阔、生动、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课堂,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培养。另外,地理知识讲求空间概念,有很多抽象的含义,光靠课堂教师传授知识有时很难理解,但如果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实地观察、思考、反思,就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书本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辅以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的数据、图片、感悟,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更为透彻。
四、学生枚举,感受实例
很多时候教师讲的教学案例,对学生像是没有什么影响,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在认知水平上有差别。而学生和学生之间,因为认知水平差别不大,一旦学生列举案例,其他学生会记忆深刻。
比如讲地球的公转产生了五带的划分。
教师:北寒带,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哪种动物生活在那儿呀?
生:北极熊。
教师:哦,挺倒霉。
生:《倒霉熊》!(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倒霉熊》是一部动画片,超级有意思
教师:为什么会这么倒霉?
学生又去回忆:太阳斜射,冷,有极昼极夜。
教师:那谁生活在南寒带?
生:倒霉鹅——企鹅。
枯燥的寒带的气候及天文特征加入了两种可爱又倒霉的动物,一下子变得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举例,有利于引起其他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在变,时代也在变,教师要投学生所好,理清哪些方面是学生感兴趣的,然后低下身段,多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多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解问题。俗话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也能是好老师,让学生多讲多分享,同伴的讲述往往会事半功倍。好的生活实例,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作为教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