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生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真尝试”为基点,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从而使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简单周期 真尝试 体验 有效 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6-033
笔者以“简单周期”一课教学为例,就如何以“真尝试”为基点,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尝试探索规律
1.小组交流,尝试发现
师(出示情境图):这些物品的排列有什么样的规律?
生1:盆花的摆放是蓝、黄、红、蓝、黄、红……这样重复摆下去的。
生2:彩灯的摆放是红、紫、绿、红、紫、绿……这样重复摆下去的。
生3:彩旗是4面为一组,后面的每一组摆放都与第一组相同。
……
[说明:这样教学,旨让学生对规律的感知不断明晰,最后发现并得出规律,即周期规律。]
2.大数改小,尝试探索
出示:■
师: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700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4:数据太大,可以把数据改得小一些来研究。
生5:可以改成“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3盆是什么颜色的花”来研究。
师出示探究要求:①理解题意;②独自尝试,把想出的方法写下来;③小组交流各自的方法。
[说明:引导学生尝试把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简单的问题来探究,这样探寻规律会更容易些。]
3.交流辨析,优化尝试
生6: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 ○ □ △ ○ □ △ ○ □ △ ○
生7: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
生8:蓝 黄 红 蓝 黄 红 蓝 黄 红 蓝 黄 红 蓝 黄 红……
师:如果用这三种方法解决“左起第700盆是什么颜色的花”的问题,会怎么样?
生9:很麻烦,如果能计算就好了。
生10:13÷3=4(组)……1(盆)。
[说明:学生在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发现画图和写一写这两种方法对于小数据可行,但遇到大数据时就很麻烦,于是又尝试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发现是可行的。]
4.观察余数,尝试比较
师: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4盆是什么颜色的花?你能用计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1:14÷3=4(组)……2(盆),即左起第14盆是黄花。
师: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12:15÷3=5(组)。
师:这儿没有余数,又如何看呢?
生13:没有余数就看一组的最后一盆,是红花。
[说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的策略,引导学生尝试研究新的问题,使学生发现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更简便。]
二、尝试体验规律
1.回顾问题,体验解决
师: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700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14:700÷3=233(组)……1(盆),是蓝花。
生15:我觉得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可以试着从简单问题入手进行探究。
[说明:这一环节,旨让学生运用探究得到的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2.变式练习,体验感悟
师(出示○●……):你能确定第18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吗?
生16:是黑子,因为18÷2=9(组),没有余数,就看第一组的最后一枚。
师(动画演示继续摆下去○●○○●○……):照这样摆下去,你能确定第18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吗?
生17:这与我们所想的规律不一样。
[说明:通过这道练习题,让学生体会到审题的重要性,认识到数学语言的描述要准确,从而更好地体验周期规律的本质。]
……
思考:
要想让课堂教学高效,教师要敢于让学生“真尝试”。“真尝试”应当先让学生试着发现、分析问题,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试一试;“真尝试”应当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使他们通过相互启迪、相互补充,对所学知识更理解;“真尝试”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学生的体验历程,使他们获得新的感悟。总之,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