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流》演活了小人物

2015-09-14 16:37戴平
上海戏剧 2015年9期
关键词:淮剧洪流剧团

戴平

淮剧《大洪流》是最近看过的一出好戏。

列入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首届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的原创淮剧《大洪流》,也是上海唯一入选的地方戏曲剧目,可见其基础已经相当不错。经过一年修改打磨,日前再度公演。全团40余人上场,编导演音美十分努力,使得这出反映宏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现代戏在戏曲化方面进了一大步。

上海能有今日,我们不能忘记昨天的历史。淮剧《大洪流》在舞台上再现了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成功,再现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悲壮激越、大气磅礴的工人运动。但是,这样一个大题材、硬题材,表现的是上世纪20年代的工人生活和斗争,是一出男人戏、政治戏,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没有华美抢眼的服饰造型,曾有很多人担心“不好看”“太刻板”“费力不讨好”。确实,这样一个题材在戏曲舞台上表现,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青年编剧管燕草知难而进,上海淮剧团敢啃硬骨头,锲而不舍,倾力而为。《大洪流》以小见大,从滚滚洪流中撷取几朵小小浪花闪现英雄本色。剧中着力塑造的主要不是载入史册的赫赫有名的“千古风流人物”,而是一群陌生而出彩的小人物。该剧通过苏北农家子弟李根生来上海寻找被骗做包身工的未婚妻王桂兰,结识了革命者汪华及众工友,进远东机械厂做工并拜“钳工王”张立天为师,在斗争中成长直至英勇牺牲的故事,以其起伏跌宕、悲欢离合的坎坷遭遇和纯真的爱情、战斗的豪情、深厚的师徒情谊,奏响了一曲大江东去的华彩乐章。

洪流滚滚,有革命总会有牺牲。此次亮相的新版本,总的感觉是戏曲化的程度更高了。在文本、唱段、音乐、形体、场面、舞美等方面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打磨。修改后的剧情更紧凑、矛盾更集中,一环紧扣一环,险象环生,更能吸引观众。舞美用强烈粗犷的木刻版画背景取代原先的LED大屏,最后一场的火车头也用绘景代替了实体。音乐上则更突出和强化了淮剧音乐独有的魅力特色,既有讴歌革命斗争的高亢曲调,又有展现男女爱情、怀念故人的抒情旋律。

《大洪流》演活了小人物。青年演员邱海东勇挑大梁,成功地饰演了一个精气神十足、在大革命洪流中成长的青年工人李根生。他憨厚善良又不失机智聪明,英勇果敢又善于随机应变。在造枪、运枪、智斗阿财等几场戏中,和敌人巧妙周旋,显示了大智大勇;痛失爱人后哭灵的那段大悲调唱段,唱得如泣如诉、悲从中来、催人泪下。王琴饰演的王桂兰,是剧中唯一的女主角。她爱她的未婚夫,更爱他所投身的正义事业,在米店外为掩护爱人和同志而不惜牺牲自己。她唱的拉调委婉细腻,线条清新,以情带声,韵味无穷;几曲自由调的唱腔,旋律流畅,表现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心理状态,也大受观众称道。张闯饰工人领袖张立天、张华饰我党的领导人汪华、刘永华饰工贼阿财,个性鲜明、有棱有角,是“这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平面化、标签化的符号。

新版《大洪流》的最大的特点是加强了戏曲程式的运用,导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设计了许多适合现代戏表演的程式化动作和三重唱,增强了对戏曲老观众的吸引力。李根生运送武装起义的手枪的一场戏,通过八辆黄包车的戏曲化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有虚有实,进退自如,翻滚跌扑,动作惊险,这个创意独具匠心,舞台美不胜收,观众掌声不断;最后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行动,通过一场精彩的武打来展示,大刀与长枪对打,扑跌与筋斗同台,红旗招展,起义成功。刚刚毕业的“淮四班”新人悉数上场,满台洋溢着一股浓郁的青春气息。略感不足的是可能由于排练匆忙,动作生疏,武打失误较多;有些场次,结束时的亮相造型模仿“样板戏”的痕迹太重;有些情节的设置尚有粗疏之处。相信经过细细打磨,戏的质量会有进一步提高。

淮剧本身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大洪流》无论是题材,情节,音乐还是表演都突出了这种淮剧特性。《捡煤渣》《海港的早晨》再到《大路朝天》,淮剧与工人阶级密不可分。淮剧粗犷、悲壮的风格十分善于表现工人题材。《大洪流》突出了淮剧的本体性。在音乐上,我们可以听到老淮调、拉调、大悲调、自由调等多种传统经典唱腔;在人物情感设置上,该剧没有追求缠绵悱恻,而是用一种质朴、充满力度的手法来刻画李根生和桂兰的爱情,很有淮剧特色。当下,淮剧在上海的发展比较艰难。但如果淮剧牢牢抓住自身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同时在题材选择上紧贴基层劳动人民,审美风格和伦理价值上不一味“避俗就雅”,那么淮剧在上海还是能找到突破口的。所以,剧目选择非常关键。我比较喜欢上海淮剧团之前排演的《家有长子》,这样的剧目就很贴近淮剧的受众群体和淮剧自身的审美风格。相反,我不是很喜欢同是该团排演的《韩非子》,过于细腻和哲理化的剧目似乎不太适合淮剧的风格。

上海淮剧团一向有着忧患意识。上世纪90年代,他们靠着“都市新淮剧”走出困境。如今,新的时期遇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一向勇于挑战自我的上海淮剧团接下去会有什么举措?我们拭目以待。

《大洪流》演出结束后,好几位观众议论道:“没想到淮剧演起革命题材来真是蛮好看的,我还想来看第二遍。”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这是对上海淮剧团修改演出的《大洪流》最好的奖赏。

猜你喜欢
淮剧洪流剧团
刘毕新
淮剧还好吧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前进,中国
活在短视频“洪流”里的年轻人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