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硕焕,余小萍,余安胜,江寒沁,关鑫
针刺项八针配合新型艾灸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金硕焕1,余小萍1,余安胜1,江寒沁2,关鑫1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2.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上海 201318)
目的 观察新型艾灸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项八针配合新型艾灸盒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项八针配合传统型艾灸盒治疗。治疗10次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PQ量表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NPQ量表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PQ量表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针刺项八针配合新型艾灸盒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针灸疗法;穴位,头颈部;颈椎病,神经根型;艾灸盒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神经根受各种因素侵袭损伤从而导致其支配区域运动、感觉及反射障碍而引发的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4]。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低头工作方式人群逐渐增多,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在近几年有迅速增高的趋势[5-8]。笔者采用针刺项八针配合新型艾灸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并与针刺项八针配合传统型艾灸盒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为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44±12)岁。对照组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5±13)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9]。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③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④颈椎X线摄片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MR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第2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0]。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手臂麻木、疼痛),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②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③颈椎X线摄片示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MRI示椎体后缘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④痛点封闭无明显疗效,排除神经根型颈椎病外病变引起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病患;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和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晰,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③年龄为18~70岁,性别不限;④自愿加入试验者;⑤治疗期间不采用其他治疗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间或过敏体质;③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糖尿病与精神病患者;④合并颈椎肿瘤、结核、骨折者;⑤目前正在使用颈椎病其他治疗(药物或者非药物)或4星期内进行过其他临床试验者;⑥颈部皮肤有创伤及溃疡者。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①试验中发现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依从性差、中断或改变治疗方案者;③资料不全难以判断疗效者;④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如组织器官损伤、交叉感染、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如虚弱、过敏反应)等;⑤受试者自行退出试验。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颈八针(颈百劳、大椎及双侧风池、风府、肩井)及阿是穴。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风池、风府朝鼻尖进针,大椎沿着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间缝隙向下直刺,颈百劳和肩井沿着斜方肌肌肉纹理方向呈45°斜刺,针刺深度约1寸,得气后均行平补平泻捻转手法,留针30 min。留针期间将新型艾灸盒(国家专利号3297588)放置在患者大椎穴上,以患者感觉热力较强,皮肤潮红为佳,若患者皮肤有灼痛感,可将灸盒适当抬高,避免烫伤。每星期治疗2~3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针刺项八针配合传统型艾灸盒治疗,取穴、操作及疗程同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观察Northwick Park(NPQ)颈痛量表评分、症状体征评分表评分及疼痛指数。
NPQ颈痛量表中共8题,每1题各项按从上到下得分依次为 0~4 分,实际回答题数评分=(回答题数总得分/32)×100%。
症状体征评分表颈部症状体征有颈肩部疼痛、颈肌僵硬、颈肩部压痛和颈部活动障碍4项,每项用0~3分表示“无”“轻”“中”“重”4个程度,将4项的积分之和作为颈部症状体征积分。
疼痛指数参照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监制的《视觉模拟定级(visual analogus scale, VAS)评定法结合脸谱量表(FRS)法》[11]。
3.2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94%。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30%~69%。
无效:主要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30%。
3.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用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NPQ量表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NP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NPQ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组治疗后NPQ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PQ量表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PQ量表评分比较 (±s,分)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 治疗组3057.81±19.52 18.44±10.391) 39.38±13.772) 对照组3052.60±21.20 25.83±14.661) 26.77±16.28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比较2)<0.05
3.4.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s,分)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 治疗组306.10±2.35 1.70±1.121) 4.40±1.832) 对照组305.83±2.78 2.40±1.791) 3.43±1.86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比较2)<0.05
3.4.4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由表4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 治疗组306.62±2.14 1.55±1.051) 5.06±1.962) 对照组306.42±2.21 2.52±1.341) 3.90±1.98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3.5 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4 讨论
4.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学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位在颈部,与肝肾相关,并涉及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其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有肝肾亏虚、气血虚弱等;外因有风、寒、湿邪侵袭,外伤与慢性劳损等。目前,中医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治疗、药物治疗、推拿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其中以针灸治疗最为常用。
4.2 新型艾灸盒的应用
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具有中医特色的自然疗法,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应用广泛,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12-15]。关于艾叶古代医家有着明确记载,《医学入门·针灸》:“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筋络、消肿散结、活血逐痹、补虚助阳、防病保健等功效,集化学有效成分、穴位理疗、物理疗法于一体。随着时代的进步,针刺器具已由古老的原始针具发展到目前的不锈钢毫针,但灸疗用的灸具几乎未见明显变化。至今仍有许多针灸医师给患者施灸时还是沿用古老方法手执艾条施灸,既费时、费工又不安全,不能满足更多患者需求,极大耗费人力资源,阻碍了灸法的发展[16]。传统型艾灸盒在安全性,方便性方面又有所欠缺。本试验治疗组所用新型艾灸盒,来源于民间中医艾灸爱好者,经过本课题组成员的改进,更加具备有效性、安全性和操作简易性,且已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3297588)。具体来说,该新型艾灸盒是带有通风调节装置的灸疗盒,包括1个无底盒身,盒身中设有1个金属丝网燃烧室,盒身上部设有盒盖,盒身下部设有隔挡燃烧室烫伤的隔灼棒,盒盖内设有一盖住金属丝网燃烧室的圆形挡片,这样就保证了艾火不会从燃烧室中漏出来,安全性有了保障。另一特征是盒盖上设置有出烟孔,出烟孔上设置有可调节出烟孔大小的活动挡板,从而可以控制燃烧的速度和局部温度。此外新型艾灸盒还配有一手柄,以及固定的绷带,使得操作极为简易,可操作性高。详见图1。
图1 新型艾灸盒机构示意图
4.3 疗效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参考既往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研究,本试验采用的评价量表有NPQ颈痛量表、症状体征评分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中疼痛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法。NPQ颈痛量表已经在香港进行了中文版的有效性评估,本研究采用NPQ颈痛量表为本研究的主要疗效指标,并有外国文献报道,将NPQ评分下降5分作为有临床意义的标准。症状体征评分表参照张鸣生等[17]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中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VAS为一条长10 cm的直线,分为10个点,两端分别代表无痛和剧痛,患者在其中标出疼痛程度。该法可以综合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
4.4 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艾灸盒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疗效,可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新型艾灸盒与传统型艾灸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都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0.05);新型艾灸盒组在改善疼痛方面优于传统型艾灸盒组;本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吴阶平,裘法祖.外科学(下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85-493.
[2] Khong P, Bogduk N, Ghahreman A,.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d radiculopathy[J]. J Clin Neurosci, 2013, 20(10):1411-1416.
[3] Joachim GC. Cox decompression manipulation and guided rehabi- litation of a patient with a post surgical c6-c7 fusion with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d concurrent L5-s1 radiculopathy[J]. J Chiropr Med, 2014, 13(2):110-115.
[4] Fay LY, Huang WC, Wu JC,Arthroplasty for cervical spondy- lotic myelopathy: similar results to patients with only radiculopathy at 3 years' follow-up[J]. J Neurosurg Spine, 2014, 21(3):400-410.
[5] 卢淑洪,陈颖琰,柯斌霞.针刺调补脾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6):571-573.
[6] 孙艳.针灸理疗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2):91-92.
[7] 孙正平,林晓洁,周盛杰,等.中医健康管理配合针灸疗法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8):28-29.
[8] Liu GM, Wang YJ, Wang DS,. Comparison of one-level micro- endoscopy laminoforaminotomy and cervical arthroplasty in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a minimum 2-year follow-up study[J]. J Orthop Surg Res, 2013,(8):48.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86.
[10] 朱巍,贾连顺.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2):761-764.
[11] 李仲廉.慢性疼痛治疗学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35-36.
[12] 狄忠,姜硕,林咸明,等.针刺配合麦粒灸对颈椎病颈痛患者颈部压痛阈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4):349-352.
[13] 王鹏,牟成林,乔钢,等.通阳利湿方联合雷火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5):26- 27.
[14] 李冠豪,曹淑.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 2015,33(7):170-172.
[15] 查必祥,杨骏.杨骏教授应用压灸百会穴治疗颈性眩晕经验介绍[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9):790-791.
[16] 蒋吉刚,覃志明,蔡耀明.新型可调式微烟艾灸器的构造与使用[J].中国针灸,2003,23(12):751-752.
[17] 张鸣生,许伟成,林仲民,等.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3):151-154.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Nape-eight-needle Acupuncture plus a New-type Moxibustion Box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JIN Shuo-huan1, YU Xiao-ping1, YU An-sheng1, JIANG Han-qin2, GUAN Xin1.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uguang Hospital,Shanghai 201203,China; 2.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Zhoupu Hospital,Shanghai 201318,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 new-type moxibustion box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30 cases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nape-eight-needle acupuncture plus new-type moxibustion box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nape-eight-needle acupuncture plus conventional moxibustion box therapy. After 10 treatments, the NPQ score, the symptom and sign score and the VAS score were recorded i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8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the NPQ score, the symptom and sign score and the VAS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0.01,<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the NPQ score, the symptom and sign score and the VAS score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0.05). Conclusion Nape-eight-needle acupuncture plus a new-type moxibustion box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Acupuncture therapy; Points, head & neck; 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 Moxibustion box
R246.2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11.1091
1005-0957(2015)11-1091-04
上海曙光中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立项资助项目
金硕焕(1978 - ),男,硕士生
关鑫(1977 - ),男,副主任医师
201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