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兵团第二师二十一团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焉耆841111)
砂性土壤春小麦高产栽培措施
李瑛
(兵团第二师二十一团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焉耆841111)
对2014年兵团第二师二十一团小麦种植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砂性土壤孔隙度大、垂直渗透率大、田间持水能力弱、横向渗透率小,适宜采用播种机中间带上筑埂器1.8m筑埂常规种植模式,而砂性土壤种植春小麦主要靠千粒重争取产量。本文主要从播种量、群体密度、浇水、化控、防治蚜虫、施肥等方面对砂性土壤种植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砂性土壤;春小麦;栽培
兵团第二师二十一团为冲积扇地貌,农业5连条田紧邻戈壁滩,分布在扇柄低端,条田土壤含砂高,属于砂性土壤,对土壤进行化验,5连耕地土壤地力表现为:有机质含量四级,属于较缺;碱解氮含量三级,属于中等;有效磷含量三级,属于中等;速效钾含量四级,属于较缺,地力状况远不如4连(有机质四级、碱解氮一级、有效磷二级、速效钾三级),但春小麦生产水平位于全团首位。从表1可以看出,小麦产量构成3因素中,砂性土壤常规种植春小麦获得高产千粒重是其决定因子。
2.1 适宜的栽培模式
砂性土土壤孔隙度大、垂直渗透率大、田间持水能力弱、横向渗透率小,滴灌种植水分横向渗吸不匀,适宜采用常规种植模式。播幅3.6m中间再筑埂,即播种机中间带上筑埂器。田间毛渠布局间距80~100m,生育期灌溉时人为形成增加田间持水能力的格局。
2014年5连47.13hm2春小麦全部采用播幅1.8m筑埂常规种植,平均千粒重51.60g,居全团最高。
表1 高产条田群体结构调查
2.2 适宜的播种量
砂性土壤种植春小麦分蘖成穗率低,不易形成大密度的收获穗,主要靠千粒重争取产量。因此,播种量较壤土条田大,以22~23kg/667m2为宜,可获得36万~38万株/667m2基本苗。防倒伏,控田间群体密度需从基础基本苗抓起。
2.3 严控田间群体密度
投施尿素应前促后控,严格控制田间群体密度。头水(1叶1心)施尿素20kg/667m2;二水(分蘖盛期)施尿素15kg/667m2;三水(分蘖末期拔节前)视田间总茎数施用尿素,总茎数120万/667m2以上施尿素5kg/667m2,反之总茎数100万/667m2以下施尿素10kg/667m2。
2.4 合理灌水
(1)1叶1心时浇头水;(2)每隔10~12d浇1次水,全生育期共浇7~8水;(3)抽穗后看天气浇水,选择无风雨天气,严控倒伏;(4)7月初增浇麦黄水,促生育期后延,增加千粒重。
2.5 有效化控
化控与化除一般同时进行。第1次于二水前用二甲四氯粉剂120g/667m2,矮壮素250g/667m2,工作液20kg/667m2采用机械喷雾进行化除化控;第2次于三水前人工背电动喷雾器喷雾补除漏处杂草,喷施二甲四氯粉剂120g/667m2,同时用矮壮素200g/667m2,工作液15kg/667m2进行化除化控。
2.6 补施磷、钾肥
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一般种肥带钾肥8~10 kg/667m2,磷肥7~8kg/667m2。灌浆期结合防治蚜虫叶面喷施高效磷酸二氢钾100g/667m2,用以增加千粒重。
2.7 增施有机肥
砂性土壤孔隙度大,通透性好,易于耕作,一般垂直入渗率大,而且达到稳定入渗的时间短,对水分和养分的保蓄能力差。砂性土地施入有机肥可使土壤颗粒黏性增大,从而增加其持水能力[1]。每年秋翻施入有机肥6t/667m2,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其田间持水能力。
[1]胡启山.砂性土壤高效施肥经验谈[J].科学种养,2011(5):63.
201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