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微 杨焕彪 范小婷 白 露 林 辰*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玉林市红会医院中医科,广西 玉林 530000)
腰肌劳损主要以腰部隐痛、活动不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常见病、多发病。现代研究[1-3]认为其病因多为长期劳损性疾病失于治修复而发生劳损、粘连、变性、纤维化,及组胺及激肽类物质增高而出现疼痛。为了探讨壮药舒筋解痛方联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于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对就诊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对前来诊治的100例患者就诊资料等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有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22~56岁,平均年龄为44.5±1.5岁,病程在3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3.2±0.5年;对照组有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患者年龄为24~60岁,平均年龄为45.6±1.1 岁,病程在 3.2 个月 ±5.2 年,平均病程为4.1±0.6年。研究中,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权。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拟定。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中医推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情况取患者双侧肾俞、委中、关元俞、阿是穴等穴位手指点穴及用推拿按法、滚法、拨法治疗,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保持俯卧姿势,并对患者进行每次30min,每天1次,连续使用10天。
实验组采取壮药舒筋解痛方(具体药物华佗豆30g、姜三七15g)等药水煎外敷,每天1次,分上午、下午各1次。
另外给予壮医经筋治疗:壮医经筋手法理筋。首先行经筋查灶,术者立于患者右侧,左手协助固定诊察部位,右手分别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指的握合力,同时运用掌力、腕力、臂力及肘力协调配合,对髂前上棘的腹股沟韧带下,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近端,腰骶椎以及两旁。臀肌部位进行检查,寻找其皮下压痛或形成的“痛性小结”,其次行初步疏解“结灶”,运用壮医经筋手法松筋术:如滚、揉、拿捏以及对“痛性小结”来回拔动的方法,在对腰、腿、背部夹脊作广泛性舒筋解结治疗,疏通腰背腿的经络的基础上,再对每筋结点施点按手法(双手拇指或肘尖按揉),用力由轻到重,反复3~5次,以达到提高痛阈,松解粘连,使“结灶”全面初步松解而减轻疼痛[5]。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8.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s)表示,P <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 VAS 评分为(1.96 ±1.05)分,低于对照组(3.45 ±0.94)分(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2%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80%,对联合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结果
祖国医学将腰肌劳损归为“痹证”范畴,多因过久劳,伤筋骨,或感受寒湿,年老脏亏而发,“不通则痛”。壮医认为:人体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两路(龙路、火路)是畅通协调并相互制约的,任何一条通道阻滞不通都可导致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发病,腰肌劳损由于劳累过度“使气血偏衰”道路功能不足,龙路和火路瘀滞不畅“腰部气血闭阻”筋肉不和“失去气血滋养”或因扭伤腰部"病久不愈“使气血瘀滞不通”局部失养“发为本病!及时调畅龙路和火路”使局部得到气血滋养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因素[6-7]。
壮药舒筋解痛方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总结出的经验方,由华佗豆、姜三七组成,方中华佗豆为主药、公药,姜三七为帮药,均具有通调龙路 火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功效,在临床上最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消肿止痛等方面效果显著。
壮医经筋疗法首创在人身上从筋结治愈人体难治病的新历史。多年来,壮医经筋疗法在中医十二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壮族民间独特的“查灶术”“松筋术”形成的壮医经筋疗法,以经筋结节点(即经筋腧穴)作为治疗主要施术部位而在临床中广泛用于颈肩腰腿痛等疑难杂病的治疗,取得一定疗效。壮药舒筋解痛方联合一体的消灶治病综合疗法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肌劳损,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具有目标明确,定位清楚,气达病所,消灶解结,疏解复通而且效力集中的优势,有利于缓解腰痛症状,改善腰肌功能,疗效显著,简便易行,适于推广应用。
[1]郭巨灵.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17.
[2]欧阳林,何平,肖玉辉,等.磁共振成像对腰肌劳损腰痛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4):92-96.
[3]付希燕.预防腰肌劳损[M].现代职业安全,2012,22(1):11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5]林辰,黄敬伟.中国壮医经筋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6]庞宇舟,林辰.实用壮医内科学[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11.
[7]唐农,林辰.壮医特色疗法[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