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小品的艺术特性

2015-09-12 19:11刘野
戏剧之家 2015年16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表演小品

刘野

【摘 要】在小品家族中,现实主义小品占主流地位。这类小品我们通常称为“写实再现”小品。“写实再现”小品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按照实际生活的原有模样和逻辑进程描摹生活、重现生活。在这类小品中,艺术形象与生活原型有着同质同形的同构关系,这个世界建筑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之上。

【关键词】小品;表演;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47-01

“写实再现”小品在中国戏剧小品的创作数量中,占据绝对的最大比重,它们是客观生活中实际存在、可能存在或是应该存在着的人和事:

这些小品在生活中实际存在着——如《小九老乐》中的老乐瞒着妻子小九借钱给从前的恋爱对象,因为对方的孩子生病急需钱用;《三鞭子》中县长的轿车陷入坑中,赶驴的老大爷以为他们是进山吃山货来了,对之冷嘲热讽一番,最后知道是县长为修路进山时,他甩响鞭子,召来乡亲,抬出小车;《主角与配角》里的配角演员争演主角;《胡椒面》里的“眼镜”和“粗汉”争抢一瓶胡椒面……多少的故事,曾在我们身边发生;多少的人物,我们似曾相识,这样的小品故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真是太多太多了……

这些小品在生活中可能存在着——《大米·红高粱》中卖大米的老乡能用破嗓子唱电影《红高粱》插曲,而歌唱演员只能用美声唱意大利语的《我的太阳》,于是歌舞团团长让老乡上台唱《红高粱》,让演员去帮老乡换大米。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可能不存在,但也可能存在。《卖拐》中外号“大忽悠”的行骗者,活生生地让一个四肢健全的骑车人深信自己的腿有病,扔了车,拄上双拐离去。天底下有这样傻的人吗?可能没有,也可能有。又如《打扑克》《真假难辨》,虽说有着极大的夸张成份,但从象征的层面来看,诸如此类的故事更具普遍意义和真实的概括性。

这些小品在生活中应该存在着——如《当务之急》中的干部,为保持公共厕所绝对干净以迎接检查团,特下文件突击清扫卫生,并关闭厕所,禁止闲人到此上厕所,只等检查团光临才开门;偏偏这个下文的干部内急,管理厕所的老太太却忠实执行上级指示,不开厕所门,这位干部实在憋不住,只得自作自受方便在裤子里。如此批判形式主义,是平民百姓出气的一种方式。如《鞋针》中一青年向修鞋的老人买钉子,老人守着修鞋的“道”,死活不卖钉子,气得青年用锤子砸坏了脚下的名牌皮鞋。一位修鞋老人和一位汽车交易市场老板间的冲突就这样被化解了,现实生活存在这样的可能吗?如果没有的话,也许应该有。

无论有着怎样的差异,这些小品都与真实存在的物象世界对应。

“写实再现”小品对已经逝去的岁月不那么感兴趣,瞄准的是刚刚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各种社会热门话题和流行现象,针砭时弊,褒贬善恶,发布着形形色色当今社会日常生活的最新“新闻”信息,同步反映时代脉搏,具有极鲜明的现实性与即时感,展现一片鲜活的生活图景。“写实再现”小品也有表现历史生活的,如抗日战争题材、红军长征题材等,那是因为这段历史与现实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历史直接融入了现实。“写实再现”小品的情节发生于一个永远的现在时,这一点和其他戏剧体裁没什么不同,而且,情节所对应的生活也发生在一个永远的现在时,犹如刚摘下的红果,带着浆汁的清香;犹如刚采撷的野花,载着晶莹的露珠;犹如刚出笼的蒸包,冒着腾腾的热气。信实、趋实、求实、务实,宁可牺牲形式也不牺牲真实,成为“写实再现”小品矢志不渝的根本价值取向和主流审美趣味。

中国的老百姓特别钟爱“写实再现”的戏剧小品,图的就是看个实在、看个新鲜、看个真切、看个痛快,这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写实再现”小品的优势在于与现实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的密切关系,生活永远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写实再现”小品尤为如此。戏剧小品红火至今,缺憾也不少,观众最不满意的是,一些小品的情境设置大同小异,故事情节陈旧老套,人物形象苍白失血。究其原因,都是缺乏对生活质感的把握所致,闭门造车,凭空想像,用纯熟的技巧替代对生活材料的真切占有和真情实感,难免捉襟见肘。戏剧小品是一个“点”的艺术,只要保持与生活的血肉联系,生活原生态无可比拟的新鲜度和生活质感自然天成的生动性,就足以保证“写实再现”小品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表演小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