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摘 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经济体制改革,信息科技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同时,传统高校管理工作在制度、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僵化、落后和被动管理等问题。针对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从高校服务职能角度出发,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在适应新形势条件下实现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改革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与深化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体制也在新形势下孕育着新的问题与挑战。社会转型促使高校制度改革,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教育逐渐过渡为大众教育。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能够因此接受高等教育,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也相应加大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这其中,高职院校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学习的专业性以及弹性的学制,在不断改革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凸显其独有的特点与问题。
1 高校学生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去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对现有高等教育体制相应提出了改革要求,由此形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传统高职院校的内在特点进一步加剧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难度。
1.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机制、方法、思路等方面的创新和改革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必然要求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内容的更新与完善,原本陈旧僵硬的学生管理体制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工作。例如,弹性学制的采用导致对学生约束力下降,不能有效进行管理和组织;大学生就业由原来的计划分配变为现在的自主择业,对学校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出新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必然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相应革新。
1.2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冲击
互联网工具的广泛应用结果之一,就是对传统学生教育工作产生不少负面影响。网络使信息传递快捷化、丰富化,但良莠不齐的内容容易使判断和辨识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受到例如色情、诈骗、暴力等陷阱诱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而由于网络垃圾数量众多,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使数量和时间范围都很有限的学生管理工作无法与之抗衡。
1.3 多元化综合人才需求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适应全球性竞争与合作成为信息时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这就促使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由此形成新的管理理念、模式与方法,以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同时,如何在诸多不断开放与多元的思想文化形态中作中保持对学生主流思想意识的教育,也成为文化全球化影响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难点。
2 传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传统高职院校而言,除了上述统一背景原因,由于部分学生年龄较小,生源来源多元化,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等现状,学生管理工作存在比普通高等院校更为复杂和艰难的局限。
2.1 被动管理,缺乏主动性
目前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一个突出特点是缺少主动性,管理灵活性不强。通常是事情发生之后才进行弥补,没有建立有效的问题防范预警机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以专业学习为主,且学生学习习惯和整体素质不高,管理者往往重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在学生生活管理方面或懈怠散漫,或照搬以往条例,形式主义严重,缺乏真正高效主动的管理能力。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终究无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思潮中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而无法实现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最终目的。
2.2 管理过于严格,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来自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因为年纪较轻,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传统学生管理部门不得不对其加强日常约束与管教,如制定繁琐苛刻的规章制度以强调对学校管理的绝对服从。然而过度严厉的管理制度,不仅压抑封闭学生个性,使学生自由发展空间受限,更重要的是违背了新时代高校倡导的自由、开放,引导学生个性发挥的教育理念。另外,部分过于整齐划一、教条式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者及时发现学生的身心问题,针对问题学生做出适当引导,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老师无法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就不容易在管理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工作往往陷入困境。
2.3 缺少专业性与法制性
目前,对于高职院校管理者没有经过严格统一选拔,一线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与专业鱼龙混杂,没有形成一个有效、专业性强的学生管理队伍。这极大地影响学生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许多被媒体曝光的高校学生管理漏洞和存在问题也反映了当前学生管理人员普遍缺乏法制思想的突出问题。专业性与法制性的丧失,使部分高职院校校风不正,管理混乱,导致一些由于管理疏忽所造成的事件相继发生。这反映出学生管理制度不仅要适当严格,而且要讲究工作方法,防范管理漏洞。
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研究
3.1 以人为本,建立基于学生主体的管理体制
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很多内容都正在由管理转向服务职能。为此,从服务学生角度出发,由管理学生走向服务学生,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体制,既能够改变被动管理的僵硬模式,又能真正走进学生,探听和了解学生需求,从管理者角色变为倾听者和问题解决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惑,积极投身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当中。另外,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制度,还表现为建立起以学生管理者为辅,学生干部为主的班级管理模式。实行辅导员监督下的学生自治,不仅打破了原来等级分明的管理控制体制,使班级气氛活跃自由起来,而且能够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学生自我约束意识,锻炼学生沟通与组织能力,同时学会以集体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认识到权利与责任并存,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3.2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对以人为对象的学生管理工作而言,管理教育者本身的素质是关键。一所优秀的学校不仅需要杰出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需要懂业务、会管理、讲方法的专业学生管理者。一支好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应该采用灵活且有效的管理手段,将学生管理中的重点问题由被动补救变为主动预防。通过专业人才的建设,从观念、模式到方法形成一套高效科学的管理系统,更好地实践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体制,真正做到“育人”。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对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3.3 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管理方式
国家先进完善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与机制,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如美国以学生为本,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服务指导型的操作模式;德国完善系统的社会化机制和突出重点的管理模式;以及日本以服务与规范为两大主要特点的学生管理职能等。针对我国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应该从精简学生管理组织结构,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制度和培养自由、开放的高校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真正体现出大学民主、开放、的思想,以实现学生主体的发展和成熟。
【参考文献】
[1]黄厚明,陈·巴特尔.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
(上接第225页)[2]刘扬,章国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可行性及路径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1(1).
[3]田作淳,宋黎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1).
[4]宋辉,康婷.国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启示.辽宁高职学报,2009(6).
[5]赵祥伦.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贵州大学学报,2008(9).
[责任编辑: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