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锋
(秦皇岛市海港区海阳镇中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体育兴趣是学生自觉进行身体活动、增强体育意识的先决条件,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前提。体育兴趣具有不稳定性,需采取多种手段加以强化,才能使学生兴趣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得到保持,引导学生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体育课对大部分中学生来说是有兴趣的,但是由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的方法往往流于形式,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简单缺乏新意,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感受性降低,慢慢失去了兴趣,最后还可能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恶习理。为此,培养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此,体育老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改善手段和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有些学生身体素质不好,运动能力不强,上体育课时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及基本的锻炼标准,在学习中逐渐落后于其他同学,导致自信心不足,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降低,甚至对体育产生排斥心理。这部分学生主要是身体特别肥胖或者瘦小,或者是身体上有某种缺陷,这些客观因素都会磨灭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是关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重点是要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当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降低时,寻找学生缺乏兴趣的症结,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水平都处于中上水平,但是由于曾经有过不好的运动经历,心理上对所有运动或者某项运动产生排斥感,自信心不足,不敢进行类似的体育运动,导致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体育学习成绩。
纵观中国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重文轻武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封建社会的这种思想影响久远,现代很多家长仍持有这种思想,认为体育学习作用不大,尤其是在现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这种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很多家长都认为文化课程学习是学校学习的重点,体育学习可有可无。这种传统思想直接影响着很多学生,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降低,遵从家长的要求将体育学习的时间分配给文化课,体育成绩不理想时,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羞耻感。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想完成教学任务困难重重。
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编排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权利,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结合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将枯燥的教学内容编写成趣味性强,方便、易懂的小游戏,对于体育教学来说,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就是成功的开始。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要过于复杂,尽量选择简单易懂,活动量不大,针对性强,学生之间互动频繁的方式,使学生在游戏中既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又可以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满足感。当然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仅限于几个小游戏,应该强调游戏的多样化,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通过多样化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因素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这其中的教师包括体育教师和其他任课教师。课堂是有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两个角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具有两面性,教师不仅应扮演好教授者的角色,将各种体育知识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扮演学生的角色,与学生处与同等地位上一起参加游戏,进行练习,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见你作为伙伴、朋友,愿意与你沟通和交流,在平等的互动中发现他们学习中的问题,与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习体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在学校开展广泛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不只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更是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紧密相连。应建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可耻的思想观点,将体育教育提升到与文化课同等的地位上,在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的同时,加大对体育学习的宣传力度,使学校,学生家长都能改变传统的重文轻武的片面观点,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坚实后盾。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现行的以文化课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主要依据的选拔制度,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文化课的分数甚至成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使学生和教师的在学习和教学上的功利性过强,学生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分配给文化课,体育学习的时间被瓜分殆尽。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应试教育的升学评价标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灵活的升序选拔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侵害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体育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内因(学生)与外因(教师)的辩证统一;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合理地组合,正确地运用。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学新理论知识,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信息,提高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1]李薇,李进.体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宗理.学生的心理探究[J].黄河体育科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