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艳
摘 要:“有效教学”大背景下,基于对小学品德教学“以生为本”这一主体理念的再度审视与思考,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品德教学应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活动。”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创设;开放
探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开放性、整合与拓展性,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本质。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在学校集体教学的环境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对传统学习观的补充和发展。
一、营造宽松氛围,引发探究兴趣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特别是课堂上人际氛围的支撑,让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从而轻松愉快地进行自主探究。
因此,我努力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建构支持的、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我用深深的师爱、浓浓的师情,把课堂营造成师生交往互动的空间,架起学生探究创新的桥梁。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世界真奇妙》一课时,让孩子们在礼仪小使者的帮助下学习:“握手礼”“鞠躬礼”“合掌礼”以及新西兰毛利人的“碰鼻礼”。接着老师配乐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表演。师述:“现在,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竹海,居然碰到了一位日本的小朋友,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礼仪欢迎他,赶快打个招呼吧!他也用日本的礼仪向我们问候。我们搭乘飞机到了泰国,泰国的小朋友热情地欢迎我们。我们又到了美国……我们又到了新西兰,碰到了毛利人……分别打招呼。”努力营造“真”的学习氛围。课堂中所营造的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避免了说教式教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评价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期待听到他们真实的想法;当孩子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后,大力表扬或者暗示自己喜欢这样的回答;当孩子说出自己曾经犯的错误时,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真诚地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创设相应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种需要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所以,情境教学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有人生病时》结束时,为了让学生坚持饭前便后要洗手,我设计了“七步洗手我能行”的记录表,请家长监督记录,能做到饭前便后七步洗手法的奖一朵小红花,能做到一周的奖一个红苹果,能做到一个月就能得到“七步洗手我能行”奖章,但我相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逐渐养成好习惯的。正如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我忘记了;我看到,我记住了;我动手,我理解了。”因此,情境教学在教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教育中仅仅使用语言会使学生的兴趣减弱,实验教育已证明,情境教学使得课程形象化,不仅能调动学习气氛,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思考,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使问题迎刃而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效益。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光是老师讲,学生是记不了多少知识的。
三、树立问题意识,促进深入探究
首先,我注意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我既精心设计有新鲜感、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问题,又充分利用“课题”“预习提示”“文中插图”课后思考题中的问题为学生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全面辨证地思考出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提出不同答案,引导学生带着研究的眼光去收集材料,带着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去整理材料,解决问题。例如,《讲究效率》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课后列举的生活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适当变动):小明每天早晨6:30起床,他每天需要做如下事情:整理被褥需5分钟,洗漱需5分钟,听新闻广播需30分钟,读英语需10分钟,烧水冲奶粉10分钟,吃饭需5分钟。照这样的顺序做完这些事情共需65分钟,就不能按时上学。谁能帮帮他,让他既把各种事情做好,又上学不迟到。
生1:他应该先整理被褥、洗漱,接着边听新闻广播边读英语,最后烧水、吃饭共需55分钟。
生2:他应该先整理被褥、洗漱,接着烧水,同时,边听新闻广播边读英语,最后吃饭共需45分钟。
生3:他应该先烧水、在等水开的过程中,听新闻广播,同时依次整理被褥、洗漱、读英语,最后吃饭共需35分钟。
生4:他应该先烧水,在等水开的过程中,听新闻广播,同时依次整理被褥、洗漱,水开后,冲奶粉,听完新闻广播,再读英语,最后吃饭共需45分钟。
生5:他应该先烧水,在等水开的过程中,读英语,接着听新闻广播,同时依次整理被褥、洗漱,最后,用水冲奶粉吃饭,共需45分钟。
学生设计出了多种方案,为学习《讲究效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情境设计,贴近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探讨意识,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感知、体验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以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有目的的学习中去。
只要在品德教学中善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唤醒学生的需要,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究实践的时空,学生就能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品德实践能力便能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