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2015-09-10 07:52安亚丽
新课程·上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留守亲情心灵

安亚丽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打工群体的日渐壮大,校园里的留守儿童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些“留守”儿童因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如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中等或偏下,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上不专心致志听讲,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不高。最让人担忧的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造成这类留守儿童多数缺少亲情关爱和良好的教育引导,自信心差、人际关系不融洽、自卑心理严重。还有一些留守儿童行为散漫、品德不良、厌学等。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备受关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虽然无法改变某个家庭的命运,让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的教育环境,但是针对不同的“留守儿童”的情况,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心理导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我们责无旁贷。

一、指导训练“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指定专业教师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日常的行为规范的指导和训练。结合实际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德育课程,比如,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文明礼仪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还可以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灵倾诉信箱”“亲情视频室”“亲情专线话吧”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要多创造条件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或监护人及时联系、定期沟通。班主任老师也要更关注留守儿童,组织他们多参与文体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健康成长。

二、溺爱型“留守儿童”的引导策略

由于很多“留守儿童”生活在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身边,因父母不在身边而得到了更多的疼爱。在生活上,他们衣食无忧,大手大脚,随意性很强;在性格上,散漫骄傲,自以为是,从不把别人放在心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学习上,怕吃苦,不思上进。这样的孩子被“宠”坏了,虽然会经常做错事,但总会被老人们以各种理由原谅,结果造成了他们的任性、偏激、不服管教。对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留守儿童”,我的引导策略就是严格要求,绝不放纵,让他们懂得独立、懂得奉献,不要只做温室里的花朵,要能经受风雨,禁得起挫折,有“甘苦”意识。

三、自卑型“留守儿童”的主攻方向

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寄居在亲属家或邻居家里,甚至被“长期托管”了,这样的孩子缺少亲人的关注,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在生活上,他们很被动,处处受人牵制,听别人的安排,很多要求都得不到满足;在性格上,因心情长期压抑得不到释放,造成了自卑、敏感、抑郁、易怒的性格特点;在学习上,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浓,经常精神不振,这样的孩子心理防线最为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也很难抵抗外来诱惑,是最容易出事故的一类“留守儿童”。对这些身处逆境的“留守儿童”,我的主攻方向就是“师爱+友爱”,根据这些孩子的实际情况,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思想上开导他们,让他们有“家”的感觉,我还鼓励其他学生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性格开朗起来,在团队生活中感受温情和友情,弥补家庭环境的缺憾。

四、堕落型“留守儿童”的教育航向

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因远离父母,无人关爱,得不到正确的教育,从而自甘堕落,同一些不良少年交往,沉迷网络,甚至于干一些非法勾当。在生活上,他们无人问津,缺少规律,很随便;在性格上,暴躁易冲动,经常伤害他人,有些不可理喻;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有厌学情绪,害怕学习,还对他人的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这样的孩子报复心理和逆反心理极强,对老师的管教有抵触情绪,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对这些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留守儿童”,我们的教育导向是走进他们的心灵,找出造成他们堕落的原因,同他们一起面对。我对他们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是朋友”,第二句话是“我相信你”。这两句话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金钥匙,因为这些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卑心同时存在,最渴望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在真诚的沟通之后,他们会感受到我最无私的爱、最宽容的心,在“爱心+信心+恒心”的攻势下,心灵受到震撼,一步步走出心灵的误区,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当然,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勇气和心理准备,否则可能前功尽弃。

“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着,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设一个和谐、舒适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是我们教育者可以完成的工作,也是可以做好的工作,让我们用最好的心态去善待每一个“留守儿童”,使他们拥有一颗纯洁、健康、充满阳光的心灵,寻找回遗失的美好童年。

参考文献:

黄宇波.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留守亲情心灵
永不凋零的亲情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唤醒心灵
农民工法律问题的研究
在城市“留守”的孩子
清明话亲情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