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峰
摘 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角色,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 创新能力 问题情境 鼓励
21世纪,国家不仅需要知识型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如何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心理品质。由于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点,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创造性思维,因而信息技术课是学生展示创造力的广阔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问”是一切发现和创造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的问题要符合可接受性、障碍性、探索性原则,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例如:在利用Power Point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教学时,让学生制作一个介绍自己学校的电子幻灯片,以达到学生熟练应用Power Point基本功能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思考用什么素材表现自己的学校,素材应该怎样采集、组织,界面如何安排,颜色如何设计,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等到任务完成时,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非常活跃,如果教师再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指导,则效果会更好。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检验,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于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鼓励学生动手探索,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发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实践。例如,给他们介绍了WORD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贺年卡,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于是学生自己采集资料,上机制作后,发现自己制作的和现成的作品有很大区别,版面不美观,并且制作并不像老师介绍的那样简单。比如如何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怎样将艺术字或图画倾斜一定角度放置呢?于是就简单讲综合使用WORD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方法,让他们自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这样一来,大多数同学都取得了成功,少数同学在操作中遇到困难,就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个别指导可节约许多时间,还可让学生轻松渡过难关,记忆更深刻,动作更娴熟。最后,教师进行演示、讲解,集中同学们遇到的突出问题加以解决,再强调一些注意事项,做到边放边收,同学们放有所得。
三、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创造激情
有好奇心并不是坏事,一些教师总是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考虑任何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这样做使得许多学生觉得上课索然无味。然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充满好奇心,总想摆弄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如屏幕保护、图片、声音等,如果教师一律不允许他们做任何有别于教学内容的尝试,那么其结果会是许多学生会整堂课对着计算机发呆,或者在“温暖”的机房里打瞌睡,把信技课当成“休息课”。所以教学中要根据情况,因势利导。例如,在学习EXCEL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个班级多门学科的成绩表,然后提问学生谁可以在一分钟之内算出每门学科的平均分和每位学生的总分。当时学生眼里充满好奇想知道如何做到,当教师演示完后,全班学生发出惊讶的声音,在这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就可以很顺利地开始这堂课的教学,讲授完基本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并让他们考虑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完成同样的操作。教师还可以请发现其他方法的学生当场演示给全班学生看,既能增强班级整体的学习气氛,又能激发每位学生探索创新的潜能和争取表现的欲望。
四、做好兴趣激励,培养创造习惯
兴趣是最好老师,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最大动力,也是创造力量的源泉。利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当然每个人对每件事的感兴趣程度很可能是不一样的,那么为了最大限度地找准学生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关注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例如随着当前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都很喜欢玩电脑游戏,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抓准学生这一个共性,将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担任某个计算机角色,从而认真地完成角色的职能和任务,也就是完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课题;或者在计算机设计的课件中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创作手段,借助计算机提供的各种声像媒体发挥学生创造性。兴趣激励法在讲授一些理论性比较多的教学内容时效果最明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角色,善于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脚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秀红.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2).
[2]张玲.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