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雅琼
摘 要: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始终是课堂。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因此,如何做好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最好,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强化方案
社会和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这就要求现代教育培养出更多现代化人才。江泽民同志就曾强调:“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1]因此,为达到在课堂上培养出更多人才的目的,就必须依靠教师通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实现。
一、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通过校本教研、脱产进修、攻读学位、争做名师等多种方式获得专业发展。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把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资格证书不能一劳永逸,应依据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不断提升。
二、创新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面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的形势,作业的价值观有必要进行明显转变。作业可激发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每一次作业,教师都要赋予其无限的情趣,赋予其充实的内涵,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苦,让每一次作业成为学生的成长点,并且自觉成为一种需要。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贯彻愉快教育原则,增强趣味性,可改传统单一的书面作业为讲故事、画图画、制简报、表演等形式多样的动手动脑作业,也可针对每个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让不同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并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最大发展。
三、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观念支配下,严重束缚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很难具有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决策和参与改造及创新的基本能力,难以面对复杂社会中各种无法预见的问题及挑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那么什么是创新?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转变陈旧观念,营造创新环境;(2)张扬个性特点,强化创新意识(3)鼓励大胆求异,发展创新思维;(4)激励勇于实践,倡导创新行为”[3]。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优选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质疑释难、问题讨论、创作表演的教育方法,及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创新思维的教育手段,改变“灌而不启”的做法,使学生改变在学习中“受而不发”的陋习,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应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要树立起崇尚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新意识,要从争考“第一名”变成争做“第一个”。当这种“意识”由朦胧到清晰并支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的时候,学生就会竭尽所能地盘活库存于脑海中的知识和技能,发现和认识所学知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与新方法,能动地寻找有助思索、辨别、形成新结论的突破口。“寻找”的过程就是闪现创新火花,展示个性潜能,展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发散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对自己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组合,产生新的思考、新的见解、新的设计”[4],从而形成一种有求异性、发散性、新颖性和独创性特征的创新思维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设法引导他们从立意、选材、构思到语言表达方面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拓展发散求异思维,让他们意识到写作是“以我手写我口,以我笔抒我情”,是体现自己独到的东西,是自我个性的直接外现。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感受和现成结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敢于说“我认为”,要相信“我能行”,大胆质疑问难,寻找最能展现自身个性的答案。以“创新意识”武装起来的学生头脑,一旦被点燃起创新思维火花,思维一定会大放奇光异彩。
四、激发学生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兴趣是科学入门的向导,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程颐)。没有了兴趣,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巴甫洛夫的心理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三者相辅相成,他认为:如果对某一件事情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产生力量的智慧,并且在实践中对其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形成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求知的倾向性。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愉快地追求,并尝试和体验。因而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老师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只有积极性高,才会有浓厚兴趣学习语文。因此,教师要善于蹲下身来,睁大眼睛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仔细聆听学生的真切感受,怀着一颗慈爱而宽容的心去引导、启迪他们,深入到学生中,而不应唯我独尊、指手画脚、无视学生的情绪。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好以下四点:一是课堂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三是课堂教学要适当拓展课堂容量。四是积极贯彻素质教育。
总之,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最终目的,这些目标要依靠强化教学效果实现。因此,广大教师要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为始终不变的目标,为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创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
[2]谭绍聪.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仁化教研,2003(3).
[3]郭广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
[4]彭华生.语文教学思维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