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剑峰
摘 要: “怎样有效地教”和“怎样有效地学”是语文教学和研究的焦点问题,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亦如此。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精妙的主问题设计,可以起到以一驭十、提挈全篇的作用。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主问题设计 实践尝试 设计质量
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指的是在小说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而设计的教学问答,它是小说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提高小说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提高主问题设计质量的作用
小说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向新、广、深三个方面发展。因此,小说阅读教学中,必须明确“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善用“减法”,设计最佳问题。
以主问题为线索的小说阅读教学,能有效克服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教学活动的主体,让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型和教学结构脱颖而出。
二、提高小说主问题设计质量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做到“三读”:读懂文本,明白文本里有什么;读透作者,明确作者想表达什么;读准自己,我们还能有什么感想。其次是深入研究教法:第一,以学定教,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第二,依标施教,选择适宜的内容呈现方式。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并在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效地确定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主问题。
笔者在教学《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时,把主问题聚焦在“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个特写镜头上。通过文本解读,我们发现:正当每个人的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凝聚在“最后一课”中,而这感人的情景又激动着每个人的心的时候,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军队收操的号声,令人心碎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韩麦尔老师这时内心的悲愤和哀痛难以形容,他“脸色惨白”,到嘴边上的话,却哽住了。这几个令人振奋而又含义深刻的大字表达了老师此时的心声,也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意志的集中表现。这样的收尾,使文章的主题深化,同时取得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分析韩麦尔老师的情状和原因,我们能够读出韩麦尔老师背后的坚强和伤痕,读出他的悲悯情怀,读出战争带给普通人的深深的摧残。
三、优化小说阅读课主问题设计质量的实践尝试
1.聚焦准——要抓准阅读小说的焦点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要深入读懂文本,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理清文本各部分的相互关系,把握其中字词句的意义及它们在整个文本中的地位、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和依据,提炼出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主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实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在围绕这个中心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课文的每一处。
2.脉络清——要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理清主问题的脉络体现的是一个过程,选准问题的切入点,为主问题的提出做必要铺垫,然后呈现主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最后升华为主问题的合理解决。
例如教学《祝福》这篇小说,主问题可以设计为:是谁杀死了祥林嫂?围绕这问题,我们可用《祝福》里的“三”、“二”、“一”(三句话、二到鲁镇、一宗罪),设计一组脉络清晰的问题。“三句话”分别是“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也仍然叫她祥林嫂”。根据这三句话,组织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这样重复?结合具体语境,体味三个句子不同的丰富意蕴。再抓住“二到鲁镇”,让学生思考:祥林嫂“二到鲁镇”,人们对她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我们发现:“鲁四老爷照例皱过眉”,“暗暗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这就自然过渡到了“一宗罪”——“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祥林嫂有何罪?因为在鲁镇的人们看来,祥林嫂是有罪的,她的罪就是再嫁。把这“三”、“二”、“一”都理清了,再回到主问题“是谁杀死了祥林嫂”上,我们就明白了“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地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如果能领悟到这个层次,小说的社会意义也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这组脉络清晰的问题设计,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文本阅读效率。
3.探究透——要追求文本的顶层价值
“探究透”就是对主问题的讨论必须深入透彻,在此基础上,最终获得升华,实现主问题讨论的最终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非常关键,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向新、广、深三个方面发展。
例如在《孔乙己》一文教学中,可以设计安排这样一个主问题:谈谈孔乙己的“偷”,要求同学们从课文中任选一个点进行品析,参加课堂讨论。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学生从以下侧面理解:
(1)由“偷”引出“酒”。孔乙己替人抄书,只能混口饭吃,但他好喝,便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由于“偷”,他那双有特有的形状和极富个性特征的动作的手便别有用途。小说中不论是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还是写他“摸出四文大钱”,其目的都是表现孔乙己的钱消耗在酒杯之上。为喝而偷,深刻揭露了孔乙己好喝懒做的性格。
(2)由“偷”引出“笑”。小说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众人、酒客、掌柜的几次无情嘲笑和无聊哄笑,都与“偷”字有关。由“偷”引出的笑,表现了社会环境的冷漠。
(3)由“偷”引出“打”。偷是孔乙己挨打的直接原因,但他始终都没有醒悟过来,世人也没有停止对他的“打”。具有悲剧意义的是,丁举人没有打折孔乙己那双偷东西的手,却残酷地打折了他的双腿,最终断了孔乙己的生活之路。
(4)由“偷”引出“情”。文章通过写孔乙己的“偷”,深刻揭示出孔乙己性格上的弱点,表现作者对孔乙己又怒又哀的态度。
由“主问题”组织起来的课堂阅读教学,形成了一条教学线索,牵动着学生阅读和思考。他们怀着探求的兴趣进入课文,品评咀嚼,思考表达,深化认识。读写听说思融为一体,能力提高和技巧训练合为一体,学生活动和教师点拨相映生辉。
总之,小说阅读主问题设计是一种创意,一种思路,一种智慧。遵循教学规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意独特的个性化小说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让我们在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尽享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所带给我们的语言美、人性美和创造美,从而达到“借得西湖水,绘出三重春”的理想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吴登良.浅论现代课堂教学的新观念.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3]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