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厚明
“我没有研究过鲁迅日记,不知道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期,鲁迅写下这一篇美文《雪》的时候,是不是正在北京的四合院里住着?他是穿着薄薄的棉袍,背靠着屋内微温的炉火,透过带窗格的玻璃,凝望半空中那些如粉如沙的朔方雪花的吗?那一瞬间里,他的目光是不是越过千里万里冰封的世界,越过几十年漫长的时间隧道,回到了童年的南国的故乡?如果是这样,当他在纸上写下那些关于江南之雪的文字的时候,他的姿态应该是恬静的,嘴角的笑容是温情的,心里的渴念是悠远、惆怅而又饱满的。也许他的眼睛里还有些微的湿润,因为昔日不可重来,记忆只能留存于想像,既然他已经似一粒种子被风吹离家园,命运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漂泊动荡,故乡成了他心中无数凝缩的碎片,一点一点,时时浮出,像他手中须臾不离的烟卷一样,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被滋润得舒服,而后那烟雾又丝丝缕缕地离他而去,使他的心脏和躯体越发地顽强和坚硬。”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一文,以散文化的、具有强烈抒情色彩的语言,对鲁迅先生的《雪》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上面节选的是课文第1段,主要写作者阅读《雪》的感受和联想,其着笔角度与语言风格迥异于一般的文学评论。细加品味,该语段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丰富的想象。语段开头,作者选择了一个“非常”的角度切入——设想鲁迅先生写作《雪》时的情景:先用三个问句“开想”,由鲁迅的住所到鲁迅的神情,由鲁迅的动作到鲁迅的目光,由鲁迅的外在形象到鲁迅的情感活动;接着用“如果是这样”顺势“续想”,由鲁迅的姿态到鲁迅的笑容,再到他心里的渴念,最后定格在他的眼睛。如此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不但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有利于探寻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
其次,独特的句式。这段话中,黄蓓佳在语言表达方面采用了独特的句式。一是多用长句,全段近400字,仅由5个句子组成。二是反问句与陈述句交错。5个句子中,前3个句子属于问句,在不很确定的“虚拟语气”中启人深思;后2个句子则属于陈述句,“如果是这样”领起的一句,连用“恬静”“温情”等5个形容词,表现鲁迅先生灵魂中“柔软”的一面;而最末的句子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长句,其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灵魂的解读,凸显其“顽强和坚硬”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