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红 沈秋华
一、“单元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关于“单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体的定义,雷秋山老师在《新教材的单元教学》一文中作了比较具体的介绍。
“单元教学,简言之,就是以单元为教学单位的一种整体教学。具体而言,单元教学就是按照不同的文体形式,以文章的内容、或以文章的结构、或以文章的表现手法等特点为基础,根据人们一般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划分出不同的层次,然后按照每个层次的要求组合文章,这就是一个个的单元;再以每个单元为一个教学单位,以文章的共同特点为出发点,分别提出每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协调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培养关系,利用三类课文,采用训练途径,完成既定任务的一种整体教学模式。”
从这段雷老师对“单元教学”的概述中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式的基本特点。“单元教学”是一种整体教学,它依据某一种分类标准而划出层次来组合文章,形成单元。根据“单元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在新课标“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指导下,对语文教学中已经形成固有的文本分析模式套路,“单元教学法”给出了一种新的文本研习模式。即需要学会根据文本的个性,巧选教学素材,巧组教学单元,甚至打散原文前后的顺序,抓住专题的核心,突出重点;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主动去辨别和分析不仅是文本内部,而且跨越文本,建构起文本与文本的视野融合,真正带出语文的气韵和旋律,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熏陶,提高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单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以“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为例
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采用了类聚的单元组合原则,同一单元内或单元之间文章归类就依循这个原则,而“单元教学”理想状态的发挥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出主题,然后进行自由组合,达到一种纵横捭阖而又圆融无碍的境地。然而,基于教材编排文章体例的有限性、收入文章的数目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时间等等现实的限制,这种完全理想化的状态一时还不能实现;但是,从具体的可操作性上,“单元教学法”有着很大的发展活力和弹性空间。本文以“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课文为例进行“单元教学法”的尝试。
“单元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可以说是一种教学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就可以在以单元为一个系统的域内,进行文本的比较对参性阅读和学习研究。一旦面临着以单元为基础的学习范围,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便需要进行一些辨别。这就使得阅读进入文本与文本之间,以及跨文本间的阅读比较视野。而比较本身就可以跨越到方方面面,比如涉及题材、体裁、立意、人物、结构、风格、语言、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等,我们都可以逐一进行比较。
因此,从不同的方式入手,便有不同的比较分类和视角。例如:从内容着眼,可分为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从所选的材料着眼,可分为同体比较和异体比较;从所选的材料的写作时间着眼,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如果从比较的范围来看,有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比较,单元内的比较,练习的比较,题材的比较,文体的比较等等。这就使得一种无限可能的多样性和课程在固定时间内的统一性产生一种对立,因此,这里就存在一种教学的中心和尺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备课中,去体会教学大纲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提出一个讨论和比较的中心线索。
在语文单元教学中,首先,需要确认对问题的比较是一种求同比较还是求异比较。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和题材的具体情况,可以突出某些方面的比较点。结合“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在进行单元教学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比较方向。
1.语文基础知识点的串通比较分析。可以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字、词的归纳总结,可以是通过句子的异同比较分析其句法现象等等。找出该单元的共同的语文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
2.文章写作特色的比较分析。可以是某一写作特点的比较分析,也可以是对写作特点的整体比较分析。比如《陈情表》《项脊轩志》都是文言文,都表达了感人的亲情。但是《陈情表》是对上陈情,有一个特定的交际环境,文中作者着力描画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情,被征召后的左右为难、忠孝难以兼顾的两难,打消对方猜疑心理。其中情感表达的层次性、曲折性以及分寸感的把握十分到位。《项脊轩志》平静地描述了记忆中和三位亲人的细节,不经意间流露感情。巨大的情感波澜藏在文中今昔对比中。
3.教材单元内部篇与篇之间的整体比较。教材编写者将同一主题的课文编在同一个单元,它们在内容、形式、写作特色等方面都有可比性,通过求同比异,进行整体的比较分析,这样既省时,又加深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具体到“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这一专题重点在“情”字上,揭示本专题的基本内涵就是感受、认识、理解人类所具有的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温馨动人的友情,展示了人的情感领域的丰富。这个专题分三个板块:“如泣如诉”“执子之手”“旧日时光”,分别对应着亲情、爱情、友情。第一板块选了《陈情表》《项脊轩志》,第二板块选了《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第三板块选了《旧日时光》《箭与歌》《别离》。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从文章的选辑来看,可以说照顾到了古今中外的文章,既有中国古代的作品也有西方的文章;其次,从体裁上也尽可能的多样,从文言到白话,从散文到戏剧、诗歌等等。那么,通过选出的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来做一个比较,同时从这些比较得出的答案中去总结某种规律或提出某些看法,这样可以形成一种学习的互动。
我们先用求同的思维找出一些相似点。
1.都是表达一种感人至深的、丰富高尚的感情。
2.都是被历代记忆与传诵的出自名家的成熟作品。
3.都是通过内容和体裁的恰切,来使表达的情感得到回旋和深化。
再用求异思维比较不同点,见下表。
以上只是为了比较而列的一个表格,其目的是通过这种异同的比较,从对比中让学生们认识到生命中“情”的多样性与动人性;也可以让学生们体悟到情的表达有很多方式,那种咏唱式的诗歌式的感天动地的爱情、离别之情固然让人感慨无限,而看似平淡的语言却也可以蕴含洋溢出无穷的深情感言。在经过这一轮的异同比较之后,我们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深一步的启发,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
(1)这种情在每篇文章中是如何发生与展开的。这其实涉及让学生去思考和不同的人事相联系而产生的情以及产生情的历史时空环境。
(2)如何恰当地表达这几种情。这涉及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去体验、珍惜、升华回应这一情感,这是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一种情感教育。
(3)是否可以自己回去找出一些抒发感情的文章,在题材上、流派上或表达风格上与这些有区别并具有代表性的。
(4)人类的情感还有哪些,在这些情感中,为什么单单这样的情感在文学作品中被吟咏得最多,甚而有人认为情是文学永恒的话题,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经过这种细致的阅读和对比,学生理解了单元内课文的某种共性,就可以集中落实教学目标,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一个知识系统下对文章及知识点进行鉴别、分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导向对文章的差异化的对比理解和接受,使得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得到相应的训练。
本文尝试以“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为例来对“单元教学”的方法所具有的整体性、层序性、比较性、自学性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展示。“单元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一种可以使用的方法。实践证明,如果运用得当,那它将会在提倡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中,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互动和创造性的空间和平台。
作者简介:王志红,江苏省苏州市望亭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沈秋华,江苏省苏州市望亭中学高中语文主管,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