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明
[摘 要]微时代背景之下,习作教学应该避免宏观视角的关照,从微问题等方面进行微探索,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实现习作教学的华丽转身。推行“微发现”,开掘“伙伴语言”;实施“微点评”,扮靓“伙伴语言”;进行“微积累”,悦纳“伙伴语言”;承担“微任务”,吸收“伙伴语言”,可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开掘语言 悦纳 实践运用 伙伴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89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伙伴语言”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在微时代的背景之下,习作教学应该避免宏观视角的关照,从微问题等方面进行微探索,从而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实现习作教学的华丽转身。
一、推行“微发现”,开掘“伙伴语言”
传统习作教学中,学生习作的评价主体仅为教师。教师精批细改并没有换取应有的效果。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言语鉴赏能力,教师将习作批阅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同伴习作,共同开掘习作语言的精妙,捕捉其语言表达的闪光之处,并写出精彩的推荐词。
例如:“这位算命先生正在替客人算命。只见他戴着一顶高高的帽子,一身长袍颇有神仙的味道,颈脖上一串长长的佛珠随着他的身子晃来晃去,嘴里还叽里咕噜地念叨个不停……”一位同学针对这一段人物描写写下了这样的推荐词:“这段人物描写,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衣着、神态等细节进行描写,突出了算命先生的特点,让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虚心地阅读,细心发现他人习作的亮点,并通过撰写推荐词的方式进行阅读感悟的批注。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也经历了对“伙伴语言”品鉴、悦纳,直至活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实施“微点评”,扮靓“伙伴语言”
优秀的习作,精彩的“伙伴语言”,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彰显出别样的精彩。在交流中,欣赏者和被欣赏者都能得到言语生命的生长:被欣赏者,可以在得到他人认可和肯定的情况下,保持习作创作的热情;而被欣赏者也可以在阅读、评价与赏析中习得语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晒网络”“广留言”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表演中来。
例如,在教学完五年级上册“习作五”《身边的小能人》这一习作后,教师将几篇典型的优秀习作上传到班级博客中,班级学生纷纷登录浏览,并纷纷写下自己的留言:“这篇作文写得生动有趣,对小能人刻画精彩形象,特别是人物在展示自己绝技——打水漂时的动作、神态以及自信的语言非常成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篇作文的选择非常典型,作文描写的是一位电脑杀毒高手,不仅有新意,而且具有时代的气息。”
学生之间言语的差异客观存在,但距离并不是很大,关注“伙伴语言”,从他人言语中汲取营养,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也能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之势。
三、进行“微积累”,悦纳“伙伴语言”
习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妙语连珠”等活动,将自己习作中认为精彩的,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摘录在推荐卡上,并要求学生像名人名言那样,签上自己的大名。教师每隔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妙语连珠发布会”,将自己摘抄的精彩语言与小组成员分享。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多种多媒体手段为学生积累语言,如班级博客、班级QQ群。除了要求学生定期阅读发送“伙伴语言”之外,教师更要引导学生不仅学会关注,更要参与评点、回帖,让这些当下热门的流行载体成为学生悦纳“伙伴语言”的有效平台,将学生从运用这些平台进行闲聊八卦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进行习作语言的有效积累,从而为夯实学生的习作能力奠基。
四、承担“微任务”,吸收“伙伴语言”
传统习作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引导学生进行整篇习作的训练与把握,全面铺开的关注视角常常让很多学生摸不着头脑。我们可以采用“微任务”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习作的重难点处,集中呈现学生的优秀片段,让学生在“伙伴语言”的浸润和反思下,绽放属于自己的语言之花。
例如,在描写夏天拍打蚊子的情景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会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人物,邀请一位学生怕打蚊子,让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并运用口头语言对人物的表现进行描述。交流中,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虽然较为零散,却准确生动地展现出人物的特点。
习作的本质就是倾吐,就是交流。在“伙伴语言”的交流、体悟中,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提升。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