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最近,教育局要求学校评选并报送教师十大“美语”和十大“禁语”。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可以在例会时让老师们自己列举一下,然后择其频次高的、有代表性的美语、禁语上报即可完事。可这样的事情如果一多,老师们会认为是形式主义,容易滋生反感情绪。
我们结合每学期学生和家长评教的资料信息,将“学生最反感教师的一句话”汇总起来,依照频次高低,选出“十大禁语”:不知道你是怎么进这所学校的;我会把你在学校里的表现如实地告诉你的家长;闭嘴,这又不关你的事儿;今天体育老师不在,我们上语文课;你自己说说这道题我讲了多少遍;你长耳朵是干什么的;你们怎么就不如其他班的学生呢;如果可以作选择,我绝对不会选择教你们班……
教师节前,学校倡导学生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做一张贺卡,贺卡上可以画出一个漫画或写上一句话,回忆你与老师交往中最让你感动的一个场景或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将孩子们的画和话进行提炼,然后遴选出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美语”:不舒服?先坐着休息一下吧;小心点;真不错(边摸头边说);来,我帮你(或你需要帮忙吗);没事,下次注意就行了;没事吧?要不要紧(撞了老师后);你和我想的一样;此处应该有掌声;你们可以把老师当朋友;来,拉着我的手,别害怕。
当将这些“禁语”“美语”公诸于众时,老师们笑了。我们相信,“笑”的过程其实是老师们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触动教师心灵的过程。由此我们悟出,将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师生会更容易接受。
教师成长,重在唤醒和激励
德育主任兴冲冲地来征求我的意见:新年到了,书法老师想为每个班级写一副对联,张贴在每个教室门口。我反问,“你是怎么想的?你打算怎么做?”得到的答案是德育处支持书法老师的做法,而且计划让每位班主任结合自己班级实情,发动孩子或组织任课教师共同编写一副对联,交由书法老师书写。
主意不错,值得肯定,如何将被动的布置变成主动的应对呢?
毕竟,文化的滋养,是需要悉心呵护的。
经过协商,我们达成这样的共识和工作流程:先由书法教师在教师例会上发出倡议,愿意为每个教室写对联并装裱上墙,有需要的班级只需提供对联交稿即可。德育处倡议对联最好由班级师生共同创编。然后,对几位相对比较敏感的班主任,指导其高质量完成。当有了榜样示范后,德育处再激励更多的班级参与其中。
这样以来,德育处的工作量会大很多,不如安排来得快。但可以想见的是,效果肯定比简单安排好的多。
如果有极个别班主任不愿意干怎么办?我们放弃100%的参与率,不追求全部班主任参与,但要保证参与者是用心去做的。而且,因为教师对每件事的敏感度不一样,此事不敏感,但另一件事很敏感,这样的事件多了,就营造出了成长的场域,逐步唤醒教师成长的愿望。
教育是一种唤醒。管理,也该是一种唤醒。
宜昌天问教育集团小学部校长、宜昌点军小学校长、2014年度“中国课改杰出校长”。
(责任编辑 曾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