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畅游童话王国

2015-09-10 07:22沈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松树虚构幻想

沈艳

“儿童之于童话,犹如鱼之于水。”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达到教育目的的。孩子们的童年是美好的、天真的、烂漫的,童话故事之所以对孩子们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是因为孩子们热衷于幻想,喜欢把白己天真幼稚的感情投入到周围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中去,这种拟人的思维方法与童话的表现手法不谋而合,特别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童话教学应该是灵动的,充满生机和趣味,上课时要适当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共鸣。下面以低年级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为例,浅谈童话教学的教学特点。

一、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常常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营造浓厚的幻想氛围。在《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让他们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如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时,重点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小松树的骄傲、大松树的笑而不答,为后面理解风伯伯的话和小松树的惭愧感受埋下伏笔。作者描写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话时,主要描述小松树的话,是为了进一步表现大松树的宽容。在教学过程中可再次让学生想象小松树说话时的心情。学生在想象中激活了思维,有的学生想到了小松树白满的原因,有的学生做出了小松树骄傲的神情等,这一想象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小松树对大松树的态度。在课文最后一部分,理解了风伯伯的话后,引导学生再次想象,想想小松树此时可能在想些什么,并通过“想向大松树说什么?想对风伯伯说什么?想对大山爷爷说什么?”这样的三个问题把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充分调动起来。这样的想象能将学生带到一个独特的场景中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小松树由骄傲到惭愧的情感转变过程,情感产生了共鸣。想象把学生带进童话的意境,而童话的神奇意境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运用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之所以喜爱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因此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对童话进行理性的“分析”,就会使那些生动的鲜明的童话形象被肢解,学生也会随着教师的一步步“分析”而淡化了学习兴趣。因而童话教学要力求根据童话的特点,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来展开教学。

1、利用板画进行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利用板画形式进行童话的导入,用形象鲜明的大松树和小松树板画引入两个新朋友来到同学们的身边,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孩子对童话故事的好奇心。并且在整篇童话的讲述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两个形象,通过贴一贴给大小松树找家、移一移比较大小松树的身高等方式,既满足了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又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演一演,生动扮演角色

又如讲解课文时请小朋友演一演,演出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慈祥地说话时的情景,通过表演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童话中充满了幻想,其故事情节是虚构出来的,教学中要处理好幻想和真实、虚构和现实的关系。要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事物、虚构的情节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童话作为真实的故事来接受。

1.引导学生把幻想的故事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理解故事

童话故事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如《小松树和大松树》,写小松树骄傲白满,看不起大松树,得到风伯伯的耐心教导后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它是以小孩子容易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这些常见的缺点为依据的,故事符合儿童的特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幻想的故事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把虚构的情节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理解故事

《小松树和大松树》描写了小松树从骄傲到惭愧的情感转变过程。情节是虚构的,但是童话中所写的骄傲自满的态度又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因此这个故事又是真实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虚构的情节同现实结合起来,理解课文。不要把故事同现实割裂开,这样就失去了童话教育人、感染人、启迪人的作用了。

四、触发深度反思,拓展阅读视野

童话中的美,蕴含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具有一种几乎是令人无法抗拒的强烈的吸引力和温柔的浸透力。童话的美不是靠“理性分析”就能让学生“收到”的。从童话的角度去诠释,童话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感性”。如果童话教学是一个点,儿童的语文阅读是一个面,那童话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指点并引领儿童向语文的纵深处漫溯。

1.童话教学应该是儿童本位的课堂

儿童本位就是最大程度地尊重儿童自然与本真的状态,给儿童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教师的儿童情怀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儿童高尚、真挚、热切的爱之中,体现在儿童教育的理想、信念、专业精神和责任感之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思想,理解他们的欢乐和感动,拥有一条与学生沟通的最直接的心灵路径,给儿童一份抚慰精神世界的温暖和幸福。拥有儿童本位视界的语文教师的课堂定能多一点儿儿童视角,多一份儿童情趣,多一些快乐和轻松。

2.进行童话教学的老师应该拥有儿童文学的素养

儿童文学寄托着人类对理想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从内容到形式、从情感到语言都焕发着源白纯洁童心与纯粹人性的理想光辉。

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来白对儿童文学的经验与积累。教师自身对儿童文学思想艺术的深切理解和生动表达,给学生的深刻感染和影响是最持久而热烈的。

3.童话故事应伴随学生一起成长

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它能打开儿童的思维之窗,为儿童插上幻想的翅膀。因此课文的结束并不代表童话阅读的结束。在课文学完之后,还应积极为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及相关网站,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及方式。

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今天,低年级的童话课堂教学肩负着陶冶情趣、涵养心灵、拓展想象能力、切实提高阅读品位的重任。我们的童话教学应当使学生永远拥有一颗善良、真挚的童心,从而满怀憧憬与豪情地踏上人生新的征程。我们将学生带入童话,还有责任将他们带出童话。以童话为文本,提高阅读素养;以童话为镜子,增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悟,这才是童话教学的要务。

猜你喜欢
松树虚构幻想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松树
虚构的犹太民族?
松树
锁不住的幻想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