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2015-09-10 07:22金黎明权春善许永斌候熙彦
考试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

金黎明 权春善 许永斌 候熙彦

摘 要: 本文结合大连民族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际,从加强“双导师”制度建设、加强企业实践环节建设、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通过系列创新活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四个方面,探讨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方法。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产学研结合 研究生培养模式

2009年起,教育部开始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预计到2015年,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招生比例将达1:1,以推进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1]。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协同创新”的概念,强调协同创新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自此,各高校开始努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大连民族学院隶属于国家民委,是一所建校时间仅有16年的年轻的民族院校,自2012年起开始具备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格,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和计算机领域。本文将结合大连民族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际,提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方法。

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三个基本主体投入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此种创新活动在产、学、研、政、金协同作用下完成,其核心是产、学、研三方合作,进行技术发展,而政府通过一系列法规政策进行引导、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共同完成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活动[2]。

2.大连民族学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2.1加强“双导师”制度建设。为了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偏重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企业导师联合进行指导。校内导师侧重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学术道德等方面的指导,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校外导师负责专业实践训练,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3]。

大连民族学院大力加强双导师制度建设,做到对内提高校内导师的指导能力,对外保证企业导师的质量。如2014年12月,学校邀请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雷教授作了主题讲座,对校内的研究生导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导师的专业素质。又如生物工程领域聘请了吉林省金塔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茂义为校外导师,杨茂义董事长曾获得全国“创业之星”、全国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是深受研究生们钦佩和喜爱的成功的企业家和导师。这样的企业家作为校外的企业导师,能够为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更大的提升空间。

2.2加强企业实践环节建设。目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采取“两段式”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校学习阶段和第二年在行业(企业)实践阶段。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也切实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机会。

大连民族学院一直注重产学研合作,多年来与校外多家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如生物工程领域近年来通过与50多家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开展科研合作研究30余项,合作经费近1200万元,每年向合作企业输送人才40—50人,并在4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及实践教学合作平台包括:大连富生天然药物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医诺生物有限公司、大连双D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金塔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恒信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原生态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葡萄酒产业发展局、本溪森澳山葡萄酒有限公司、大连森茂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都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机会。2014年,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又与辽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协议,更促进高校和企业协同的研究生培养平台的构建。

2.3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大连民族学院一直致力于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2014年,大连市浆果深加工与保鲜工程实验室在大连民族学院正式组建,资金投入预计达到1千万元。该工程实验室根据大连市食品工业发展和特色资源开发需求,以蓝莓和甜樱桃等浆果的食品加工、贮藏保鲜、品质控制和安全检测等的新理论和技术研究为突破方向,通过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构建大连市蓝莓、甜樱桃等浆果食品的全产业链安全生产发展模式,促进地区食品加工与保鲜工程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这对于生物工程领域“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专业方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具有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4通过系列创新活动提升研究生自身的创新素质。大连民族学院通过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调动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创新素质。2014年,开展了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工作,全校共确立创新基金资助项目65项。此外,组织开展数学建模和机器人研发等学科竞赛活动,设立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

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成绩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大连民族学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初见成效,2014年5月,大连民族学院研究生处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的首届3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共获各级各类成果66项,其中专利或著作权7项,产品开发2项,研究报告4项,校级以上竞赛获奖20项,发表期刊或参加学术会议论文30篇,职业资格认证3项。大连民族学院被评为2014年度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今后大连民族学院将继续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4.有效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建议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如下建议:(1)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法律,进一步加大对协同创新的扶持力度;(2)高校及科研院所需要进一步解除封闭状态,提高创新的主动性;(3)企业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使技术创新具有方向性和实用性,实现创新成果的尽快转化,并在人才培养中积极承担责任,提供机会。总之,政府、企业与高校各大主体之间应该形成良性的循环互动,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真正做到产学研协同发展,达到1+1>2的协同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兴文,刘燕,马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154-155,170.

[2]闫永晶,李存金.协同创新环境下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必要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6:191-194.

[3]蹇洁,席海峰.构建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J].科教导刊,2012,10:164-165.

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学院2014年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课题。

猜你喜欢
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
关于教师下企业锻炼对推行“现代学徒制”研究
优化师资管理机制改革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安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