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摘 要: 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其庞大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主要依托城乡结合部中学完成。学校规模大、生源分布广、个体差异大等特点,为七年级英语教学提出了进度衔接难、标准统一难、口音矫正难、家校互动难的“四难”挑战。作者尝试以新修订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自身在城乡结合部中学的教学实践,从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出发,提出求同存异搭好桥、悉心磨合重衔接、树立信心巧引导、沟通家长聚合力“四变”之策。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七年级英语 学习难题 解决对策
一
我任教的中学位于昆山的城乡结合部,生源构成主要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作为连续七年荣膺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其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族。庞大的流动人口形成了城乡结合部中学的鲜明特点:一是学校规模大。学校有五十多个班级,近三千名学生,仅我任教的七年级就有整整20个班。二是生源分布广。本班45名学生来自于全国17个不同省份和自治区。三是个体差异大。受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差异的影响,以及流动人口子女频繁转学造成的适应性问题,导致班内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非常大。这些特点在进校之初的七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明显,主要为以下四“难”:
1.进度衔接难——原因:学生曾用小学英语教材版本杂。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出版的小学英语教材,全国一共有30多个版本,就是同一个省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以浙江、河北为例,浙江省内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主要有外研版、新目标及人教版,河北省内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主要有人教版、北师版及冀教版。昆山现行的小学和中学英语教材为译林出版社的牛津苏教版,但是到我校就读的学生很多小学的时候在老家读,到初中以后才到昆山。因此,小学时所学的英语教材版本各异,不同版本教材在编排内容及词汇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一些出入。苏教版小学和初中的教材本身是具有衔接性的,其他版本的教材虽然在语言知识上具有相通性,但是和苏教版的初中教材间是有空缺的。以众多不同教材为基础的学生融合到一个班级里,给教师备课及小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等都带来一些困惑和实际困难。这一衔接,需要给学生和老师一定的时间进行探索和磨合。
2.标准统一难——原因:学生入校之初英语基础差别大。
目前各地小学英语课的开课年级与课时安排不同。像上海,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一、二年级每周两节课,三年级每周四节课,四年级开始每周增至5节,和语文、数学课时数相同,昆山也从小学一年级开课,每周三课时。全国各地很大一部分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课,每周只有两课时,到四、五年级才增至三课时。我们班45名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学习英语的有21名,这部分学生到了七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会基本的口语交流。有16名学生是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习英语的,这部分学生较前一种学生而言基础相对薄弱,能认读26个英文字母,会最基本的单词及简单的句子,但往往存在书写不规范、发音有缺陷等问题。还有8名学生,小学的时候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或学校就算是开了英语课也是当副科上的,这些学生对字母的认读很困难,英语基础几乎为零。
3.口音矫正难——原因:口语教学受学生方言的影响深。
牛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总共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为comic strip,课堂以口语交流为主。在课上,我们英语教师就发现,学生语音语调受方言影响比较深,英语课上“四川英语”、“河南英语”、“安徽英语”……此起彼伏。由于来自不同的省份,口音不尽相同,有时候,这些学生一开口,其他学生就笑。如此几次,这些学生会不好意思,更不愿意开口。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是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的,不愿意开口、不敢大声地说英语,势必会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信心。
4.家校互动难——原因: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关注少。
为了便于家校联系,学校开通了“校讯通”。英语这门学科较其他学科有特殊性,口头作业较多一些,有时候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在放学前,我们经常会发短信给家长,与家长交流当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以及听写之类的作业,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但是,由于家长工作忙或受文化程度及重视程度的影响,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收效甚微。长此以往,老师和家长之间会相互不满,家长觉得是老师没有把自己的小孩教好,而老师认为是家庭的学习氛围不好而影响了学习。这种情况下,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们的学生。如果此时,家长或老师说话不注意,把这种不满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在像我们这样的学校,七年级阶段,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的培养非常关键。常看到老师或者家长很着急,老师之间也经常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家长则忙着找家教、找培训班。但往往成效不大,就在这种茫茫然然之间,七年级的时间一晃而过。到期末的时候,就发现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已经错过最佳时机。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往往很难逆转,到八、九年级,内容越来越多,部分学生在七年级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情况越来越糟。这是非常可惜的,尤其是那些其他学科都不错,只有英语成绩偏科的学生。
二
这样看来,七年级教师“任重而道远”。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时候就要“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到前面,这是利人又利己的事情。这一阶段把握不好,到八、九年级,学生上英语课就会很困难,老师站在讲台上会有一种无力感,那时候就只有“叹气”、“抱怨”的份。长此以往,受影响的往往不仅仅是英语成绩,其他学科乃至整个学风也会受到影响。要解决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下面入手:
1.求同存异搭好桥,变各地教材的“交叉点”为统一教学的“切入点”。
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关注各地各版本的教材。首先,大部分的教材,当地的新华书店都有卖,出去旅游的时候,我就喜欢去逛逛当地的书店,以收集一些教材、教参。其次,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同学也是一个收集教材的不错的途径。最后,现在的网络便利,很多教材,都可以找到电子书。总之,找到不同版本的教材应该不是件太难的事,难的是教师要静得下心来通读、研究教材,善于发现不同教材间的相通之处和不同之处,注意整理。小学阶段语法内容不多,关键在于词汇,词汇的交叉部分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并整理的。远的不说,就像沪教牛津版和苏教牛津版,几乎所有的英语教师都认为沪教版的难度要大一些,但是难度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说出一二。2011年新修订版的《英语课程标准》中(第94页),提供了小学阶段的核心词表共423个(其中不包括数词、星期、月份词,不含词组和短语)(网络上能找到)。开学伊始,我就把这份核心词汇表打印出来,对于已经学过的学生来说是复习巩固,对于没有学过的学生来说是新学。虽然后一部分学生学起来会吃力一些,但要想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词汇,提升这种同一个班学生英语水平尤其是改变词汇掌握量的差异,不能不说是一个捷径。另外,网络上能查找到的很多种高频词表,不少词典比如朗文的学习词典也有专门的高频词表,这些资源都可以作为参考,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现实情况进行取舍,为我们所用。
2.悉心磨合重衔接,变“授之以鱼”的赶进度为“授之以渔”的打基础。
苏教牛津七年级上册共有8个单元,教材没有安排预备单元。一些教师考虑到教学内容比较多,急于赶进度,一开学就上新课。这样,小学英语开课较晚的这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小学从未上过正规英语课的学生,从刚开始就处于弱势,上英语课就像是听“天书”一样,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磨难,兴趣和信心更是无从提起。一段时间后,他们失去兴趣的很可能就不仅是英语一门科,而是各门学科。所以,教师调整好心态,不急不躁,预留两周甚或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作为各不同层次学生的磨合期是很有必要的。有些教师看到自己班的进度明显落后于其他班级,心里不免急躁,容易把这种情绪传给学生和家长,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关于语音教学的问题。语音在中考题里并没有单独体现,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弱化语音教学,觉得学生上课能够跟读,回家巩固,第二、三天,在课堂上能自己读就可以。语音学习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学会了音标正确的发音,学生不仅可以预习单词或句子,而且在日常复习巩固过程中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对遗忘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学会音标,学生背起单词来比较快,不再需要通过“普通话”或者“方言”标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更重要的是无形中给学生学好英语、开口说英语的信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好音标,踏实过好语音关,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减轻家长的压力。
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静待”是为了日后花开得更“娇艳”。因此,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赶进度,而扔下部分“慢开的花”,这种遗憾是日后花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弥补的。
3.树立信心巧引导,变“以苦为乐”的意志灌输为“苦中作乐”的方法引导。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在这个过程,我们大可不必手拿一根鞭子,鞭挞、催促他们快跑,而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全力引导、帮助就可以。在开学的第一堂英语课上,我会向学生表明我的态度,我不会以成绩论英雄,我对他们的要求是:“You can be a slow walker,but you can never walk backwards.”
有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学的学习内容较小学会更多更难,开学伊始就大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吃苦”的理论一开始就把学生给吓怕,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有谁天生喜欢“苦”的呢?一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吃苦”,必须是基于足够的理性与毅力的。这种理性与毅力,连我们成年人也不是人人具有或是都付得出的,用这些来要求学生,恐怕是勉为其难了。善于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受益匪浅。现在网络上资源很多,可以找一些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英语简讯、笑话和小故事经常与学生分享,也可以找一句话的美文和谚语写在黑板上。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做这些的时候不必“太功利”,有时教师也效仿这种做法,但是由于目的性太强,要求学生当堂复述英语故事,要求学生背谚语,从而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反而给他们增加压力,与当初设计这些活动的目的背道而驰。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功,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英语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美、体会美。我们不谈“刻苦”,却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刻苦”学习,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方向。
善于把心理学的一些思想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记忆上文中提到的那423个核心词汇的时候,由于时间短、任务紧,我发现有一大部分学生是比较困难的。我虽然着急,但是从来不让学生重复机械地去抄单词,因为我发现他们背单词的特点是背得快,忘得也快。根据“艾斯浩宾记忆遗忘曲线”,先快后慢,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的规律,我让学生每天上课开始的前五分钟以不同的形式复现学过的单词。可以是单词竞猜,也可以是我给音标,学生写出单词,一段时间下来,效果显著。
4.沟通家长聚合力,变家校分离的单打独斗为家校联合的群策群力。
家长带到这边来读书的学生,小学的时候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家长离得远管不到,家里的长辈由于隔代等原因又管不好,学习很多时候都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到了这边之后,有些家长一对比,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在学习上尤其是英语学科上有差距,就开始着急。这种着急在语言与行动上表现出来,难免会引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他们就更不愿意去学英语了。另外,由于家长英语素养不高,部分重视程度不够,加上学生又缺乏自觉性,布置的英语听力、口语等作业,在家里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致使这部分作业形同虚设。
其实,家长如果在家给予一定的帮助更好,如果真的力不从心,只需辅之以有效的监督。小学英语内容并不多,以七年级的孩子们的智力,只要他们愿意并付出一些努力,要赶上去并不是特别困难。因此,家长不要着急,不要攀比,更不要因为心里急,就抱怨老师没有教好,站到学校教育的对立面,甚至在孩子面前就说老师的不是。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双方应联合起来,努力为孩子们建立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
“三分教,七分等”。每个学生都是一朵花,只是春夏秋冬开放的时间不尽相同。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黑幼龙先生说:“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只要凝神细浇灌,定能等来百花竞开的灿烂。
我们教学生也是如此。对于学生入学初期英语水平的差异,我们不要太担忧太着急,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要以当下的表现评判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昆山市志编纂委员会.昆山市志(1981-2010).苏出准印(2011)字JSE-1002151,2011.6,1:84.
[2][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2:117.
[3]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1,1:17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4、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