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碧慧
庆幸有机会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茹茉莉老师执教的《雷雨》一课。茹老师的课堂自信、从容,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和精湛灵动的教学艺术让人拍手叫绝、回味无穷。
《雷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茹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我们先来回味一下茹老师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老师播放了一段自己画的小视频,让学生猜猜用蓝色蜡笔画的是什么。孩子猜的是蓝天、大海,最后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竟是两朵白云。
二、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了象形字“雨”,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
2.出示各种形态的“雨”字让学生欣赏,读“雨”字组成的词:绵绵细雨、倾盆大雨、冷雨如冰、久旱逢甘雨……
3.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三、品读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到有“雨”字即停下来,其他学生画出写“雨”的句子。通过读和划,引导孩子发现:明明是写雨的文章,写到“雨”的却只有短短的四句。
2.完成练习单:读词语,哪些是课文中写到的?打上“√”。
3.组织学生学习写“乌云”“闪电”“雷声”等和天气现象有关的句子,学习写“蜘蛛”“蝉”“房子”等不直接写雨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雨前的蜘蛛、蝉,雨中的房子、树,还有雨后的蜘蛛和蝉,其实都是在写雨。
4.联系课前的视频(明明画白云,却用蓝色蜡笔画出蓝天来衬托),欣赏摄影作品(明明拍荷花,却拍了一池的荷叶来衬托),读古诗《罗敷》(明明写罗敷长得很漂亮,却只字未提罗敷的外貌,而是写了路人见到罗敷时的表现来衬托),进一步体会衬托的写法。
四、课堂写话
1.出示练习单,仿写句子“雨越下越大。____________”。为帮助学生写话,教师提供了一组大雨中的图片,有车灯、雨刮器、车玻璃等的特写。
2.用文中没出现的 “操场”“田野”“山坡”等词语写句子:“雨越下越大。_____________。”
五、课后延伸
出示课前读过的写雨的词语,指出课文写的是倾盆大雨,引导学生课后尝试写一写其他雨。
【商榷问题】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茹老师的课的确很有新意,很有思想,但进一步思考:茹老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定位在指导学生写话上,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在为写话指导服务,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来说,是不是“越位”了?窃以为,茹老师的教学目标定位有偏颇,值得商榷,试提出以下几点疑惑。
一、年段教学重点体现是否充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显然,识字、学词、写字、朗读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结合《雷雨》这篇课文,要求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识字任务相对较轻,在第一课时中完成完全没有问题,但写字任务比较重,分解在两个课时内完成比较适宜。“垂”“越”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都很有必要进行指导,教学是不可忽略的。在茹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动笔的机会有三次:一是听同学读课文时画出有“雨”的句子,二是在作业单上选出课文中出现过的词语,三是写句子。课堂作业的时间虽然得到了保证,但没有涉及生字的书写指导。另外,在朗读方面,茹老师安排了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但总觉得分量还不够。
二、是否充分顾及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语文学习,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一定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识字、学词、学句,学会阅读,学会表达,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因此,我认为扎实有效比形式新颖更重要。在茹老师的课中,为了让小朋友体会学习衬托的表现手法,课前谈话中播放了画画的视频,课中小结时欣赏了摄影作品,并简单学习了古诗《罗敷》,可以说,这是茹老师的浓墨重彩之笔,这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合适吗?首先,尽管许多习作的方法是渗透在阅读教学中的,但衬托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还是为时过早了。其次,画画的视频、摄影作品是比较直观的,但《罗敷》这首古诗并非耳熟能详,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不要说体会衬托的手法,连读正确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三,茹老师最后安排的写句子环节,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可以完成。雷雨不是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吗?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融合起来,不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吗?从这一点而言,前面衬托手法的学习是出重拳却打在棉花上了。
三、教材是否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
《雷雨》这篇课文,条理清晰,文字精练,用词准确,是值得落实学词学句任务的。在课后练习中,有三句话用学习小伙伴提醒的形式出示:1.一条彩虹挂在空中。2.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3.蜘蛛又坐在网上结网了。其中,“挂”“垂”“坐”三个字加点,小伙伴提醒:带点的词用得多好哇!像这样的词语教学,在课堂中落实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之外,文中“黑沉沉”“一动不动”也是很有特点的词语,也可以作为教学点。还有,文中像“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这样的短句子频繁出现,语言非常朴实,但表达很清楚,是值得低段学生学习的表达方式。因为茹老师的教学目标定位决定了教什么,以上的教学内容都忽略了,实在有点可惜。
教无定法。我认为比“怎么教”更重要的是“教什么”,比“教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何教”是语文阅读教学永恒的话题。我想,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以上只是自己的一孔之见,谨以此与茹茉莉老师商榷。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