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兰
[摘 要]语用是语文新课标的核心名词,也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要想把语用的目标落到实处,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把“得言”与“得意”相融合;将“吸收”与“倾吐”相融合;使“读文”与“学话”相融合。如此一来,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用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55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把语用目标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找准训练点,让学生既学文,又习用,从而把语用的目标落到实处。那么,基于语用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应如何入手呢?
一、“得言,得意”,言意融合
言意兼得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在语用教学理念下,怎样才能使学生既能获得对文本的基本思想、情感价值的感悟,又能对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技巧有比较深入的把握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得言”与“得意”融合起来,以取得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灰椋鸟》一课时,以第一自然段为例,从“言”的角度来看,本段为转折关系;从“意”的角度看,课文主要通过这种转折关系表明了作者迫切想去林场看看灰椋鸟的原因。在明白这些以后,教学时教师不妨这样设计:首先让学生把本段多读几遍,初步感知大致内容,找出对全段起主要作用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抓住“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就,决定,亲自”等词句进行品读,并发现这样的开头充满悬念,使人印象深刻,为下文具体描写灰椋鸟做好了铺垫。这样一来,文本范式的言与意就在学生的朗读、比较、品味中得到了深化。有助于学生利用这种形式写好文章开头,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语用理念指引下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极力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不光关注语言,而且关注文本的表达范式,使学生既“得言”,又“得意”,真正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服务。
二、“吸收,倾吐”,相融共生
阅读是吸收,表达是倾吐。在这儿,吸收是学生对文本的个体解读,表达是发表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只有将两者融合,才能真正实现语用的内化与达成。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课文主要记叙了李时珍夜宿古寺时“啃干粮,喝泉水,做记录,尝百草”等几件具体事情,以突出李時珍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对于教师来说,这种精神是很容易体会到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阅读课文他们并不一定可以感受到。怎样才能把语用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呢?在学生初步感受体会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抛出这样的话题让学生讨论:你认为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领下,学生经过学习交流,获得了感受:“我认为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非常严肃认真,容不得一点马虎,我是从他亲自尝百草感受出来的。”……就这样,在众说纷纭中,学生尽情表达着自己的心声,提高了感悟能力。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把吸收与倾吐相融合。一方面注重让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养料,获取知识;另一方面,言为心声,通过表达、倾吐,学生对于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写法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体会,为提高语用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读文,学话”,读学融合
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读文就是指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在读文的过程中,对于文本的语言范式、精彩片段学生会更加熟悉与了解,这就为学生学话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渗透、穿插、强化,把读文与学话融合起来,使学生从中借鉴或者迁移语言技巧,提高说话水平。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海底世界》一课时,课文第三自然段主要以并列句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海底动物各自的特点。在教学这一节时,在基于语用目标的理念下,笔者是这样教学的:首先让学生画出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些动物,再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些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在学生弄明白这些以后,教师又启发学生:海底就只有这几种动物吗?想想海底还可能有哪些动物?把自己在电视上或者在书上见到过的其他动物的特点说一说。这样一来,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说话机会,而且在说话中,学生的想象与言语共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材就是学生学文与说话最好的凭借。因此,为了把语用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就要注重让学生在多读中习得文本语句精彩的表达方法,再通过恰当的方式指导学生迁移运用。如此一来,必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全国已经掀起了语用学习高潮。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要明确教学方向,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语用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长此以往,学生的语用能力必将得到极大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