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蓓蓓
阅读是船帆,它可以承载我们在精神世界横渡万水千山。就如同哈维兰所说:“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但是在以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屈就高考压力,迎合应试教育,一直是偏重可量化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阅读这种在长期积累情况下形成的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也不利于文学作者精神的传承,还会白白浪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资源。所以,教师要将阅读教学重视起来,即便是对于升学压力极大的高中学生,也要将阅读摆在重要的位置之上,并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让阅读与写作同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及驾驭文字的能力,使语文学习更上一层楼。
一、摆正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
培根说:“阅读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源于阅读材料所包罗的语言、思想、情感。可以说,语言是语文学习的最基础部分,而思想情感则是由基础知识升华而获得的结晶。我们从阅读活动中就会汲取到大部分语文知识养料。所以,阅读活动的展开尤其重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据的位置也举足轻重。可能短时间内,不能看到阅读活动的巨大作用,阅读是“润物细无声”的活动,长此以往的坚持,必然会获得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将阅读摆在重要的位置之上。但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采取“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学方式,要遵循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教学要求,考虑学生的需求,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提升自己,实现阅读价值和意义。
例如,教师可根据课时安排进行读书日设定,选取一课时或两课时进行读书。教师可让学生选择积极向上的书籍进行阅读,不分体裁和题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或篇章进行阅读,阅读之后,要向其他学生推荐为什么认为该书好,好在哪里。学生以课堂为平台,纷纷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出来,其他学生源于好奇心也会课下找来读。这样,阅读的整体氛围有所改善,一些以前不爱读书的学生也爱上读书了。而且,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既深化了对喜欢书目的理解,又涉猎了其他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书目,增长了见识,拓展了阅读面。
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双璧合一
课内阅读篇章只是广袤文学天地里的冰山一角,从这一角切入,学生看到可能只是有代表性的万分之一个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站在文学城堡之外的一个过客,还不能感受到文学作品的丰富精髓。当然,道德修养、审美水平、人生经验更不能通过包含万分之一知识的课内阅读材料被牢固的建构起来。因此,学生不能只偏重课内阅读的给养,还要兼顾课外阅读,形成一个阅读量的积累,然后再由量到质,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水平,增强学生人生经验的积淀。在这里,课外阅读活动是要为课内阅读活动服务的,教师要保证无论是教师提出的篇章、书目,还是学生提出的都必须是对课内阅读的一个深入或延伸总结,目的是为了拓展、巩固课内阅读。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围绕课内阅读所涉及的作者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或是进行同题材作品联系,让学生由此及彼,进行文学阅读量的积累。
例如,学习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教师要让其进行联想,搜集一些同题材的文章,如《谏太宗十思书》《季氏将伐颛臾》。在比较阅读之后,要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中心,让学生说说其他篇章与这篇相比,在语言结构及所谈论的为王之道上的区别及共性。教师要把联系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回想和总结,回想的过程是再次阅读回味的过程,总结则是再次巩固的过程,做到这两点之后,学生建立了牢固的阅读知识网,这对今后的学习百益而无一害。
三、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与写向来就是一体的,从读中学语言的运用、学表达的生成、学结构的布置、学情感思想的吞吐和放置。没有读,写也将无从着手。在一定程度上,读是写的基础。有些人读的多,语言、情感积淀的多,自然下笔有千言。所以,读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精彩的写,写最能验证读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要使其呈现有效性,就必须与习作练习相结合,或让学生为教材涉及的篇章写续篇,或让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总之要使读与写结合,互相巩固,相互验证。
例如,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描绘了一个个人物,其中最深刻的便是祥林嫂,祥林嫂这一形象的遭遇是悲苦的,我们看清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但她自身的性格又使我们同情,“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在这里,教师可让学生围绕这篇小说来写读后感,说说自己对祥林嫂这一人物的分析。还可以改编小说,试想,如果祥林嫂换一种性格,她的命运会怎样?另外,学生还可以进行续写,想象一下以后的鲁镇中的人们,想一想文中的“我”。读与写相结合,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印象深刻,也抓住这一练笔的好时机,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阅读是通过文学作品所进行的对精神层面的完善,精神层面的富有是个体发展的基础。所以,教师重视阅读教学,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真正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西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