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存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将阅读教学变得更科学、更高效一直是广大语文同仁苦心探索的问题。生活化教学就是老师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思想。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的内容来自生活,那么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样也必须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想“去生活化”都难。
但是,语文教育本身与生活自然存在的血缘关系并不意味着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就一定是符合生活化教学这一思想与要求的。事实上,不少的农村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背离了“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的基本原则,就教材讲教材,脱离生活,内容无趣。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所谓“阅读教学的生活化”,就是把语文阅读教学放置在学生真实可感的现实生活中进行,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学语文,在家庭生活中学语文,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真正做到把生活中各种人物、事情、现象、社会活动当成语文教材,从而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提升素养。
那么,语文阅读教育到底如何做到生活化呢?
第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目前,一般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大致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高一高二阶段,二是高三阶段。在高一高二阶段,阅读教学材料主要来自统一的教材,对于江苏学生而言,就是苏教版的必修加选修的课本。应当说,苏教版上的课文,大都切合了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中学阶段学生身心的成长特点,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语文老师只要按照教材要求组织教学就行了。比如,必修一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当中选用的毕淑敏的《我的五样》这篇文章,就高度切合了中学生年龄层次与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活动体验过程让课本内容与学生心灵深度碰撞,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很多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泪流满面。再如“月是故乡明”专题板块当中的几篇选文,高度切合了农村生活,让农村学生有种非常直观的亲切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高,很是投入,教学效果也很好。从广义上讲,只要是语文教材,就是作者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它都是生活化的。但我们这里讲的阅读内容的生活化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讲的。即所选择的阅读材料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与生存环境,让他们容易理解,乐于接受。高三语文老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一定注意这一点。
第二,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有了生活化的阅读内容,还要有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切实有效。前面已经说了,从理论上讲,所有的阅读内容都是生活化的。但是毕竟有相当一部分阅读材料与我们学生的生活阅历存在较大的差距:古代文章在时间上的跨度,异地风情在空间上的距离,外国作家在文化上、思维上的差异,不同领域在学术上的隔膜等等。这些因素都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生疏感。这个时候,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给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化体验。
针对前面提到的几个差距,我们可通过必要的信息补充,相关的背景介绍,相近的内容对比等手段拉近阅读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比如在教学《陈情表》这篇古文时,由于学生对蜀汉至西晋那段历史缺乏了解,对中国传统的忠孝思想理解不够,容易把课文单纯地解读为孝道的张扬,而对作者的智慧用心认识不到位。这时老师就有必要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丰富学生的生活认知,当然,如果有条件让学生自己上网检索材料,那就更好了。对于一些哲理类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在教学前就提前布置学生对这类话题进行充分的思考,让他们就某些方面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专家采访,或者先通过辩论提高认识水平。这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后再来读文,理解就会深刻得多。
二是使教学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
即使在教学中,通过真实体验或模拟设置,让学生切身体会阅读材料中的情境。比如教学人教版课文《雷雨》、苏教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我们可让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进行课堂对白,在特设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人物感情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感受人物心情的细微变化,感受灵魂美丑的鲜明对比。再比如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让老师带着学生们实地参观,实景感受,实物感知,有了生活体验后再来阅读文本。
对于《南州六月荔枝丹》、《景泰蓝的制作》这样的文章则更有必要将实物展示给学生。当然,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通过图片放映的形式进行模拟设置。
第三,课外阅读的生活化
语文阅读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难真正培养起来的。只有进行充分而且贴近生活的课外阅读,才有可能将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活学活用。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做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心人,必须给学生创设大语文阅读环境。通过办报栏,设置好书分享角,引导学生读书读报关注时事,收看相关电视节目,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放他们到广阔的生活大课堂中自由驰骋,吸取营养,从而培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的目的无非是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其中既包含了语文学科必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也包含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过程的把握,还包含了对学生人生态度,道德情感,价值观的提升,这些构成了语文学科的三大目标。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都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将阅读教学置于生活大背景中进行,追求语文与生活的统一,而不是将语文课上成脱离现实生活的苍白理论与空洞说教。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语文教学的天地就是广阔的,因为我们的天地和生活一样博大。我们的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就是无穷的,因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作者单位:如东县马塘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