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的中国文人梦

2015-09-10 07:22伍弱文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5年11期
关键词:滕子京渔歌岳阳楼

伍弱文

一座岳阳楼,跃动着几多中国文人梦。

文人爱温柔,岳阳楼楼下的水,醉人,灼人,也柔人。坐上小划子船,摇着两片桨,船儿晃悠悠地向前。远处,墨绿如黛,群山缥缈而朦胧,轻涛拍岸,似细雨微吟。人坐在船上,完全沉醉在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情境中,全然不知自己也成了这幅辽阔博大、绚丽多姿的风景的一部分了。波声悠然,似乎与那遥远历史的波声感应着,从历史的长河飘到眼前,又从眼前超越时空滑向邈远。波声,轻轻飘散,不绝如缕,是要带我去岁月之源么?

那不是东汉名将鲁肃检阅虎狼之师时战船划动的波声么?鲁肃站在为阅军而新修建的岳阳楼上,看樯橹如林,听波声如雷,左手按着宝剑,目光徐徐掠过连湖的舸舰,一脸的严肃从容。此时,波涛惊骇,风云变色。洞庭之波撼动了大地,撼动了岳阳楼,但撼不动这位东吴重臣决战沙场、视死如归的雄心。

那不是北宋范仲淹和滕子京划动的波声么?1046年,两个被当权者排挤的失意贬官之人,处江湖之远仍忧其君。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做了那篇家喻户晓的《岳阳楼记》,两人的思想在洞庭飘逸的波声中融合了,他们共同铸造了这座楼的灵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早已成了一种伟大的文化精神,成了岳阳楼的灵魂,成了中国文人梦的最精彩片段,使这座普普通通的临湖木楼,成了一个有风骨的文化景点。这样一座楼,点缀了洞庭湖,光大了洞庭湖,它挺立在洞庭湖边,一点也没有轻佻之感。

波声中,我仿佛听到了唐时风雨的激越,宋时风雨的温婉,听到了历史沉重的叹息,让人不得不发思古之幽情。波声湮灭了帝王霸主、谋臣战将,波声湮灭了烽烟战火、断戟枯骨。波声中掺和着战鼓的雷鸣、琵琶的幽怨,掺和着霓裳翻飞、渔歌互答。每一朵浪花都浸有迁客骚人、名流宿儒的风雅文墨,都浸有美丽而略带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把酒酹清浪,祖先的血流成的千古一湖啊,谁能量准洞庭湖瞬息万变的体温?看浊浪排空,樯倾楫摧,波撼岳阳楼,谁在咏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谁在赞颂“先忧后乐,敢担当才是真英雄”?

坐上小木船,摇着双桨,去摘野菱,去赶湖鸭,去捞荷叶丛中半羞的莲蓬。白鹭悠闲地起落不止,满载的客船来往不绝。一眼望去,洞庭湖之波,古朴而单纯,一切的虚荣,在这巨大的朴素面前黯然失色。然而,它又是那么丰富多彩,采菱之喜、渔歌之乐融合成一种柔曼的野性,远远望去,有一种温饱感,“湖广熟,天下足”啊。

夜晚,岸上岸下一片灯火通明,古城高楼倒映在湖中,水天一色,一座蔚为壮观的不夜城。点点渔火,荡漾着洞庭湖的繁荣昌盛。洞庭波声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历史,以不断求索的姿态涌向未来。遥望岳阳楼,乾坤日夜在波声中浮沉。洞庭的波声柔柔的,每一朵浪花都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文人梦境,每一片波声都牵动着一缕缕先忧后乐的敢于擔当的情绪,如同生命和希望。

(选自2013年4月18日《西海都市报》,本刊有改动)

【读有所思】

请结合文章,说说题目中的“中国文人梦”究竟是怎样的梦。(李华萍/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滕子京渔歌岳阳楼
孙高华
洞庭渔歌: 在八百里洞庭湖上 放声高歌
滕子京替人追债重修岳阳楼
诗“画”岳阳楼
散步黄州长孙堤
滕子京“欠条”建成岳阳楼
观五朝岳阳楼
天籁之音海边来
“欺世盗名”岳阳楼
不经意诞生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