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明
协调性指的是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各个肢体所做出的动作方向是否恰当,速度和平衡是否能有一定的规律性。协调的内容包括了肌力与肌耐力、技术动作纯熟度、速度与速耐力关系、身体重心平衡(关系肌力与肌耐力)、动作韵律性(技术动作要纯熟方可)、肌肉放松与收缩,甚至还有柔软度,人们对协调性的理解是能够迅速并且敏捷地完成各种动作,而且动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在中学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协调性,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出发,与生活相结合,采取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
一、利用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协调性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体育训练比较枯燥无味,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穿插有趣的游戏进行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这样的游戏就被赋予了训练的意义。游戏还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下,会更加容易投入感情和精力,有助于对动作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协调性的目的。
例如,“老鹰抓小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玩的游戏。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用此热身,培养学生的身体灵敏协调性。把学生分成组,分别是老鹰、小鸡、专门保护小鸡的人,位置可以互相更换。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动作敏捷,协调一致,而且反应和速度都要快,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速度、灵活度、协调度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许多学生并不知道协调性的重要,因为填鸭式的体育教学令学生对体育课并无太大兴趣,特别是农村的学校,教师一般集合后,简单的做一些常规训练,如跑步、拉伸等,就会让学生自由活动,对于学生来讲,体育课就是活动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多得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情境,设计相关游戏,既可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韵律操提高节奏感觉,培养学生的协调性
身体的灵敏协调性训练,必须依靠一些对协调性要求比较高的项目进行节奏的改变,如广播体操、健美操等韵律感比较强的项目。这些项目集音乐的语言、舞蹈语言、体操的动作、美学原理在一身,必须要把音乐、舞蹈、体操完美地结合一起才能够完成好,在内容上蕴含了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具有强大的健身功能和健美功能,肢体运用的协调、恰当,可以把健美操美学价值发挥出来,而这些美感是需要通过上下肢体和躯干、头、颈等身体部位共同协调才能完成,因此,通过韵律操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性。
例如,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且喜闻乐见的歌曲,教师可以利用来进行韵律操的练习。如播放歌曲《小苹果》时,学生不由自主地摆动起来。于是教师设计了两个组合四个节拍的动作,“举起手、笑一笑,踏步、扭扭腰,”“踏步、原地跑,小马跳、开合跳”,要求学生动作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协调,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下,80%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动作,身体的灵敏度也不断提高。
韵律操对于培养学生的协调性,有明显的优势,就是鲜明的节奏和韵律,配上简单易学的动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掌握节奏,而节奏就是提高协调性的灵魂。许多协调性差的学生,对于音乐的节奏感都是比较差的,所以利用韵律操改变学生的节奏感,能够使学生的身体自然地发挥协调功能,从而提高协调能力。
三、利用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协调性
身体的灵敏协调性和个人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如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这些身体素质,必须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协调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更是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单个动作系列重复练习,也可以设计组合式动作重复练习。
例如,在每堂课十五分钟的体能训练中,带领学生进行肩绕环练习,达到提高手臂协调性的目的。接着进行组合式动作练习,在一系列动作的反复练习下,学生耐力和力量都有了提高。在教学时,这些练习既可以让全体学生统一进行,也可以分组练习,要求学生做到动作统一协调,如有不相同的动作必须要反复理解动作要领。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必须依赖长时间的锻炼,所以在进行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强度、密度、时间合理的结合,还要注意一定的度,如果过于用力就会取得反效果,动作的质量就无法保证,在时间的保证下,身体经过量的积累,身体的协调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中学生的协调性培养,除去天分之外,需要一个持续的训练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再配以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动作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教学下,提高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作的协调性,进而使协调能力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唐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