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梅
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材、教法一直是我们热衷的研究课题,多数教师忽略了“生本”研究。在生本课堂中,前置性学习起着直接的引领作用,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前置性学习如何既体现生本教育理念,又绕开误区,笔者拟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前置性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
误区:在《詹天佑》(苏教版6上)第二课时教学中,学生了解了詹天佑创造性地开凿隧道,体会到詹天佑杰出的聪明智慧。我继续引导学生体会他在设计“人”字形线路时的奇思妙想,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并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的走法。针对这一问题,学生说对的并不多,有个别说对的,也只是和《课课通》上差不多的叙述,缺乏独立的思考。
对策:前置性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它在传统的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学生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的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上的学习,它属于备学的一部分。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前置性学习的话题: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上陡坡的方法。小组合作(演示)火车上山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人”字路线用两个火车头使火车平稳上下坡的道理。课堂上再进行相应的检查、反馈,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课堂上教者真正地以平等中首席的姿态和学生一起去探讨、交流、升华。
二、课前准备了不代表准备好了
误区:教学《小草和大树》(苏教6上)时,我引导学生对小草和大树在身份上有了整体认识——“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树则可以代指身份高贵显赫的人。再从“文学”这个角度上思考,“小草”和“大树”分别可以代指什么样的人呢?全班三个同学举手,我请其中一位学生答,这位学生说得通顺、流利、完整,但一听就是辅导资料上的。我再次强调完就直奔下一环节。学生真的都会了吗?一个班学生学习的能力有差异,怎能把绩优生、潜力生的会当成都会呢?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教者“启”在哪里又“导”向何处?
对策:在这里,教者夸大了前置性学习的功能。课堂上,我们还需要有足够的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究的时间,但作为教者还是要精心地设计与组织课堂,在必要的时候自然地把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引入课内,师生充分交流、讨论,迸射出智慧的火花,提升新的认识。
三、前置性学习不等同生本课堂
误区: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苏教版6上)时,我设计了以下前置性作业:1.了解霍金生平。2.学习生字新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3.课文写了霍金的哪些事?4.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一系列的前置性作业看上去可操作性很强,目标简明。但是,这样的前置性作业完全是一种资料的搜集和整合。显然,课堂是热闹的,毕竟学生“有备而来”,可他们“备”的又是什么?前人的资料,别人的感悟,这跟鹦鹉学舌有何区别?课堂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思维深度与强度?生成了多少属于自己的个性体悟?这种知识如同无根的浮萍,是“空中楼阁”。教师在课堂上变得无所事事,本应充满活力、张力、生命力的课堂,变成了学生汇报前置性作业,既轻松又简单。
对策:前置性学习是生本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但不是生本课堂的唯一表现形式。前置性学习应探究领航,适度开放。上述教例中的前置性作业可改成:1.找有关霍金的资料读一读,了解霍金的人生经历。2.课文介绍了霍金的哪些故事?尝试给故事拟小标题,并讲出理由。3.自读课文三遍以上。读第一遍时,思考:霍金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划出表现霍金特点的句子。读第三遍时,用“﹏”线在文中划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只有前置性学习要求明确具体易操作、指向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才能使学生的前置性学习高质高效,从而迈好生本课堂实践的第一步,实现有效教学到高效教学的转变。
综上所述,前置性学习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是“先学”这一原则最鲜明的体现。我们如何绕开学生前置性学习的误区,设计科学、合理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有效“先学”,并乐于“先学”,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努力让生本理念下的前置性作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引领起高效的生本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高邮市三垛镇三垛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