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习中的习惯养成

2015-09-10 07:22李义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12期
关键词:圈点白杨树课前预习

李义祥

语文是集工具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一门学科。要想学好语文,除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以外,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和圈点读书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很重要的一环,很多人对此都不够重视,有人认为只要课上认真听语文成绩怎能不好?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看法,课前预习抓得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预习是检验学生在独立完成学习的条件下对文章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查阅资料来完成预习。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加以引导,如一篇课文要有明确的预习要求,达成的目标,预习过程中的注意点,等等,让学生弄懂怎样去预习,怎样才算是完成预习。例如,传统名篇《背影》一文,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易混淆的字词,像:狼藉的“藉”易与“籍”混淆;文章的体裁是哪种散文;概述文章的主要事件;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文中背影和流泪的作用,等等。预习之后要及时检测,以便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同时在预习过程中注意预习方法的指导,圈点读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预习方法。圈点读书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读、想和动笔同时,用一些自己习惯用的符号,圈点勾画,标出主要或重点的字、词、句等,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悟。“读书无批注,既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己也”从清朝的康熙,到近现代的毛泽东、周恩来,他们都很推崇这一读书方法,它的好处就是高效。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对自己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二、动脑读书,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对于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学生的感受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是共性多,个性少,再加上教学参考书上的分析给文章的理解下了定性,所以课堂上无论是教者还是学生都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无形之中束缚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发展。只有不唯书,才是真读书。特级教师于漪在讲《白杨礼赞》这一课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他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有一个同学就站起来说“老师,白杨树既然不是树中的好女子,怎么又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不是矛盾吗?”当然我们清楚,这个地方茅盾先生运用了一种写作手法——欲扬先抑。经过于漪老师的启发、讲解,这名同学最终也弄清了这里写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但又说它是树中伟丈夫的原因,最后这名同学说“唉,茅盾的作品真矛盾啊!”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名同学的思维是多么的活跃。所以我们要鼓励、尊重、珍惜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摒弃那些“标准感受”,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

三、认真书写与坚持练笔的习惯

一手好字影响着一名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纵观近年来的中考,卷面书写要占到作文总分的十分之一,一手漂亮的字首先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在阅卷老师心目中拿下了印象分,由此看来,加强书写、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十分重要、刻不容缓。我每天中午留15分钟时间用作师生共练字,在这过程中除了加强指导外,我还经常将漂亮的字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在学生面前,并一起分析其间架结构,探讨之所以漂亮的缘由。之外,持之以恒的训练也很重要,师生一起坚持,坚持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好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的实践、反复训练,比如一次作文达不到字迹工整,可以先从某次作业开始,然后要求坚持做下去,逐渐扩大为写作文。只有这样,良好的书写习惯才能养成。关于坚持练笔,中学阶段应该坚持写日记,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语言的感悟,运用能力。

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实现学习——运用——学习的知行循环。良好习惯是助人由无知此岸通向知识彼岸,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标志。■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新生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圈点白杨树课前预习
听故事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会唱歌的树
校园里的白杨树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黄侃读书
笛卡尔乘积图的圈点连通度
社交媒体受众点赞行为的经济效益——以微信朋友圈点赞为例
利用VBA实现PowerPoint课件的规则图形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