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础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格健全的社会个体形成离不开家庭的养育,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否也离不开家风的滋润涵养。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作风、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
家风在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可称为“家庭文化”。不论贫穷与富有,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定的家风。作为文化现象,家风跟生物一样,是可以遗传的,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一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风俗、习惯、作风、传统。在这个过程中,家风随着社会的变迁会有所“变异”,但基本的核心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家风”对家庭成员来说,就好比物理学中的“磁场”,每个成员生活在其中,其思想行为必定要受到“磁力”的制约。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必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家风的影响和熏陶,其言行举止、性格气质必定要带有这个家庭的家风特征,并自觉不自觉地朝着家庭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对未成年人来说,我们的孩子长期在家庭环境中生存和生活,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受到家庭的影响。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家庭教育就是一种“家风熏陶”。所以,我们父母不要总指望别人教自己几个培养教育孩子的“绝招”,不要把家庭教育简单化、庸俗化,一定要重视家风建设。家风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也很具体。家风是全家人共同创建的,应该是全家人共同遵守。
那么,父母如何带动孩子培养良好的家风呢?
第一是父母要立足家庭,面向社会。虽说家庭是相当封闭的社会组织形式,但家庭跟社会生活是息息相通的,孩子们长大后都要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因此,要建立家风,就必须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成员的要求,使家风既有家庭的个性特征,也具有时代特征,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二是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风的决定者或者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家长的自身修养至关重要。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这不是以身作则的问题,而是父母的人格决定家风的方向,自然也决定孩子发展的方向。
第三是利用家庭集体教育教育和影响孩子。所有家庭成员要统一思想、行动一致,每个家长都不能放任自己,谁也不能迁就孩子。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某一个人,而要依靠一个教育的整体。这个教育的整体,实际上就是家风。
总之,建设有时代特点的积极的家风,一定要了解社会,研究社会。同时,还要提高分辨、识别、筛选能力,对待社会上的各种教育观念,应该有所选择、取舍。要时时刻刻坚持主流的价值取向,不能笼统地把社会上宣扬的东西都搬到家风中来。
(赵忠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