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海
1.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個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大了课堂密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加以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解答。
1.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就连一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和后进生也很积极。学生的语言虽然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2.高度重视口算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低年级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和一位数乘法,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夺红旗、抢答、送信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持之以恒地坚持做到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3.适当开展计算竞赛
适当开展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努力地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算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
4.作业讲评课
4.1搜集样题,统计分析
“数学老师要用统计的思想来教学”。统计分析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作业讲评课前的备课阶段。作业统计、分析是为讲评做准备,教师应建立班级的“错题集”,记录错误率高的题目,统计错误率,错误的根源,以及导致错误的原因,为课堂讲评提供充足的证据。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我们开展有效的作业讲评课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统计一般以全班学生为样本,统计作业正确率。如果开展测试,就应分析全班的平均分、优秀率和达标率,以及各大题的正确率。统计作业情况的时候,建议重点关注两点,一是学生的典型错误,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二是学生的独特思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的一些创新、独特做法教师也应当注意搜集。只有做好课前的统计工作,教师在讲评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4.2合作探究,自主讲评
作业讲评课展示的是学生的典型错例和独特做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低年级以教师讲评为主,中高年级则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寻找错因并进行自主讲评。学生在讲评过程中有不同意见还可以主动质疑,引起争论或者开展辩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自主讲评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表述中发现问题,为教师的深入点拨奠定基础。
4.3总结方法,提炼策略
教师应将方法和策略的总结作为讲评课的重点,方法和策略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总结方法、寻找策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方法指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分析法、综合法或分析综合法解答。但在解一些综合性或难度较大的应用题时,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假设”、“对应”等思维方法。掌握方法,形成技能,这也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讲评中教师要善于传授方法。
5.重视解决问题的教学
5.1注重学生收集信息
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教师需要注意三种情况:一是题中的信息比较分散,应指导学生多次看图,将能知道的信息尽量找到;二是题中信息比较隐蔽时,容易忽略,这时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三是信息的数量较多,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收集相关的信息。
5.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唤起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