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想形成策略的思考

2015-09-10 13:53厉志敏
考试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规律小学生思维

厉志敏

摘 要: 数学教学必须在学生的做、说及思上形成学生的数学思想。小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仅凭教师灌输,其效果可想而知,学生根本不可能学到更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 读 思 辩

笔者任教小学数学多年,经常思考小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策略问题,自我感到必须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多地说说数学。一般的数学课堂,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说,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也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创新水平的提高,当然对形成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是有严重影响的。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说数学上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让小学生学会说数学必须抓住的前提——读

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不需要读,回答应当是肯定的。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实意义上去读了吗?反思数学教学诸多课堂,应当说还不尽然。完全意义上的读,学生应当是用心的,也就是要“心读”。像和尚念经那样有口无心,是读不出效果的。所以,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从理想课堂的角度去说,必须提高小学生读数学的参与度,让全体学生都读起来;必须提高小学生读数学的真实性,让所有学生都把读数学当做一回事。这需要平时多让学生读,而且应当是多让所有学生读。真正让学生像读语文那样读数学,其学生形成数学思想的便捷是可想而知的。小学生读了数学,从一定意义上讲不但提升其自身的理解水平,还能发现自身不能理解的问题。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六年级上册的综合与实践“互联网的普及”教学内容时,首先就要做让学生很好地读这部分的事。学生通过阅读比较多地获取了其中的内容信息,比较清楚地知道了一些互联网普及率方面的知识,对这段文字甚至就是数据还产生一定意义上的感想,尤其是不少学生还发现自己对这段文字和统计表不太明白的地方。当学生读到这样的地步时,相互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很有质量。笔者发现学生都能够比较理想地说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和普及的程度,学生也很快就认识到普及率就是百分率,互联网的普及率实质上就是某个地区或者国家的互联网的上网人数与该地区或国家的总人数之比,也就是上网人数是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够比较认真而又细心地读数学,是说数学的前提,当然也就可能是解决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想的前提。

二、让小学生学会说数学必须赖于的途径——思

从平时的数学教学看,小学生是有思维能力的,但学生在思维上所存问题往往比较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质量。譬如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比较差,尤其不肯自觉思维和持久思维,遇到一些思维上的障碍,往往就停止思维;小学生的思维途径也显得比较单一,就是到了高年级,孩子们也仍然过多地赖于形象思维,不善于进行抽象思维。所以,小学生在说数学时往往会出现不够缜密的现象,说的时候则不可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启发、启迪和启示等方面意义及效果。因此,为了让学生说数学,为了让学生说好数学,必须让学生说之前进行属于学生层面的抽象的思,科学的思,理想的思,尤其能够获取更多思维成果的思考,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就不至于信口开河。譬如学习《分数乘法整理与练习(2)》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进行计算,厘清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就让学生比较细心地读教材中所呈现的题或给学生呈现类似的题。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再力求做到边读边思考。如整理与练习的第14题中的1、2两小题,第一小题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找规律就相对比较容易些,因为题目所能让学生找到的规律比较明显,那第2条呢?规律不太明显,学生也就不太容易发现,尤其是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就更不容易发现。所以,在解决这两道问题时,笔者让学生对第二道问题在读的基础上,做缜密而又科学的思考,并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理由,相互间交流所发现的规律。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中则进一步体会到找规律所必需的过程及发现规律的途径和方法,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让小学生学会说数学必须形成的胆量——辩

虽说事实胜于雄辩,但真理往往是越辩越明。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般都不太注意发散思维,更谈不上进行比较简单的批判性思维。那么怎样解决学生在思辨上所存在的问题呢?笔者实践的体会是,努力形成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辨的胆量。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辨胆量的形成,需要学生能够激烈思辨的多数成功做基础,有了成功的思辨,那学生思辨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譬如和学生一起研究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2)”就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并对所假设的内容进行争辩。如让学生做练一练的1、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其必须填空的内容,再让学生相互交流,交流的主要内容则是两种不同假设之间的区别和解题时的不同点。学生的交流和辩论让笔者发现:学生所争辩的过程还真有意思,因为学生通过争辩则比较具体明确了这样的内容:两种解法是都运用了假设之策略的,两种假设前后总量是否相同?截然不同,总量都发生了变化。但学生在继续争辩中又发现:如果假设5个都是大瓶,那装的油就要比18千克多2千克,假如所假设的5个小瓶呢?其装的油就要比18千克少3千克。学生也就随之悟出两个所列算式不相同的相关道理。当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辨获取成功时,对练一练的第二题的思辨之信心就更足了,而学生也就在争辩的基础上比较具体地明确这样的规律:对已知大小两种量相差多少进行假设,必须按假设的方法思考总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易鹏程.主体式教学实施策略探微.四川教育,2014.7,8.

[2]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责任.岳麓书社,2007.

[3]张健.高效课堂的困惑.南通教育研究,2013.6.

猜你喜欢
规律小学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巧解规律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