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华
新课改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变化,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堂教学为着眼点,精心研究和设计课堂教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力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那么,如何强化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呢?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疏松的土壤能令植物更茁壮地成长,宽松的环境能让人心灵更健康地发展。老师的宽容与谅解,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造就健康、开朗、自信的心灵。态度和蔼可亲、面带笑容是老师的准则。学生在老师的亲切中感受温暖,在老师的微笑中得到鼓励,处在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学的愿望,发自内心地喜欢,往往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课堂上,我会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分析,“一个问题,多种考虑,允许他们的猜想,允许他们的异想天开。当学生回答精彩时,我喜形于色,给予喝彩;学生回答有误时,会给予鼓励:‘举手回答问题,很勇敢!’因为我知道,宽容是一种风度”。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意境,以景激情,激发表达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能调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人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学生学习过程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3.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一桶水”认识已经过时。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互惠式而不是从前那种传授式和控制逻辑衔生的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语文新课程不再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视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种新的提法与认识自然是正确的。应该注意到,具体的实践却不尽如人意。我们过于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形式创新,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使得越过界线,过犹不及。
文章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语言文字不过是一连串符号而已。但是一旦某个文字固定在某一篇文章中,它就具有明确特定的含义。阅读首先是解释作者的意图。对此,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有精辟的论述:“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识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就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
教材中的文章,其生活内容常常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为了缩小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就应该大力倡导、肯定和践行教师的主导作用。
4.作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感悟生活
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基础。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自然界中,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飞禽走兽,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写作的题材。告诉学生观察不是泛泛地“看看”,而是仔细地“审视”,要投入,切忌走马观花,还要注意边观察边思考,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学中,我经常布置学生课余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上写作指导课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告诉我:有观察人物的、有观察景色的,更有甚者,竟然有学生观察了不同人物吵架的情形,如婆媳吵架、夫妻吵架、同事吵架等,并且将这些人物吵架的不同写了下来。
其次,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通过广泛阅读,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作品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积累大量词汇和作文素材。这样,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学生从中体会了名人大家是如何观察事物、感悟生活的。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了,对生活的理解、感悟逐渐加深了,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就有新鲜东西产生了。
5.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活动,有无兴趣地参与阅读,效果大不一样:阅读活动中,有阅读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阅读情感,从而化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就会感到阅读很轻松。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阅读效率就高。只有如此,阅读训练才有效果,能力才能提高。相反,没有阅读兴趣,阅读情感则在消极的情感的驱动下陷入被动状态,就会对阅读感到厌倦。感知、记忆、思维活动处于抑制状态,阅读效率低下。由此可见,要提高阅读效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的发生,实际上是学习成功的结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学生某门学科成绩同这个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成正比,往往是由于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了优异成绩而对该学科感兴趣。盖茨曾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励起进一求得成功的努力。”由此可见,兴趣不仅是学习的动力,而且是成功的结果。阅读活动中也是如此,兴趣是阅读的动力,阅读的成功可以提高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在阅读训练中要把握好难度,让学生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感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实现良性循环,提高阅读效率。
兴趣有良性循环,当然也有恶性循环,对阅读没有兴趣,阅读活动本身缺乏动力,这容易导致阅读失败,阅读的失败会加深对阅读的厌恶。长此以往,阅读便会索然无味,大量的、高难度的训练容易使学生陷入恶性循环。当学生表现对阅读没有兴趣时,要分析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消极情绪,主要是引导学生钻进去,学生钻进去了,就有了兴趣。《学记》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