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 石柯 顾晓蒙 郭嘉喜
摘 要: 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赴国外高校留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为基础,探讨了海外留学生在生活、求学方面所面临的困惑与难题。调查数据直观反映了这一群体的总体特征,同时访谈展现了对个体的细致分析。最后,文章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建议,旨在帮助海外留学生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
关键词: 留学生 生存现状 调查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和留学政策的放宽,中国留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构成了国际学生中最大的学生群体。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人,占全球总数14%。日益庞大的留学群体和已经出现的留学形势新变化使得留学领域大为不同,我们的留学研究也应适应形势以适应时代特点。因此,为了研究探讨留学生在海外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笔者在常熟理工学院赴海外留学生群体中进行调查,给广大留学群体提供参考并且丰富相关理论研究。
2.研究方法
2.1对象
常熟理工学院赴国外高校学习的50位留学生。其中在读本科生33名、在读研究生3名、回国者14名。
2.2工具
2.2.1访谈法。选取5名学生通过网络或者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访谈。访谈每次进行50分钟左右,主要涉及对留学生活的看法,在生活学习务工各方面的遭遇,以及个人经历和国外见闻。并将访谈记录整理归纳。
2.2.2问卷设计与主要内容。问卷采用中文。问卷形式由开放型回答题、单选题、多选题及程度选择题组成(数字1至5代表五个不同程度,受访者根据自身程度做出选择)。根据留学生的海外生活和学习设计问卷。该问卷包括5组, 共计31个问题(其中程度选择题大类下有18个具体小题)。
2.3步骤
第一步,利用学校资源选择50名调查对象,与他们取得联系,阐释了研究意义和调查意愿,在保证隐私受到保护后请求他们参与本次问卷调查,以不记名方式回答问卷。发放问卷50张,回收50张,有效问卷50张,符合统计要求。
第二步,从50名海外留学生中选取5人,访谈在经得对方允许后进行,并以书面形式记录。
第三步,在受访对象的合作下,问卷调查顺利完成并回收,每项有效数据都进行了统计并转化为百分比。对访谈也进行了充分记录和分析。
3.研究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归纳发现,总体上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以下是对他们回答的简要总结。
3.1留学生的总体适应情况
访谈中,大多数留学生们表示所在国的异国生活让他们感觉新鲜,社会环境等各方面也让他们感觉非常好。但是适应海外留学生活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此期间他们都遇到了来自语言文化气候饮食居住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从调查数据和被访者的反映看,大多数人已基本习惯当地生活。虽然所用的时间不同,但差不多在半年内都能适应,总体感觉一般,真正融入其中还需要一个过程。
3.2留学生生活适应及其影响因素
国外社会生活方面的适应是海外留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国家间生活的不同表现在饮食、语言、思维、气候、居住、人际交往方式等不同方面。
3.2.1饮食方面反馈如下:
访谈中,受访留学生也表示外国菜系少,烹饪方法单一,并且就餐成本高,让他们想念家乡菜,如果条件允许,那么他们会在住处烧食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
3.2.2留学生们普遍感受到语言障碍,7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语言水平与所在国民众平均语言水平差距很大。访谈中同学们出国深造都通过了一系列的语言考试并持有托福、雅思等证书,也参加了语言培训,这些都是语言能力的证明,但与母语的应用熟练程度尚有差距,并且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方式,即使语言成绩很高,口语仍然较差,并没达到应付国外生活和学习的水平,增加了跨国适应的难度。
3.2.3与国外人际交往情况如下:
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留学生与国外友人处于较好或一般关系。同时访谈学生普遍认为性格开朗,喜欢交流,愿意与外国友人多接触的学生,更容易适应国外生活。
3.2.4留学生出国前对目的国的了解程度也与之后的适应息息相关。由于留学前对目的国的了解渠道方式有限,导致出国后所造成的文化冲击很大,也加大了适应难度。数据显示在出国前对国外的了解途径中,留学生通过电影电视、网络媒体和中介培训机构几乎各占到三分之一,只有10%的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
3.2.5留学经济来源与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海外生活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承担方面,约90%的同学出国为自费出国。下图所示为家庭支付能力:
从访谈和调查结果看,虽然世界各国存在大的文化差异,但开放、现代的社会观念能让留学生顺利适应国外生活;在饮食习惯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但受访者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困难。语言水平和性格特征是影响留学生生活状况的重要因素。语言障碍小的学生及性格活泼外向的留学生更容易较快地融入到当地生活中。而外语较弱及羞涩内向的学生会产生孤独感,在交往中比较被动。问卷和访谈也显示很多中国学生在做留学准备的时候着重于语言和学术的准备,而缺乏对所在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这会使留学生在海外缺乏归属感。大部分同学是自费出国,没有得到学校或者政府资金支持,并且留学目标国多为发达国家,生活水平高,生活消费压力大,大部分家庭可以支持日常开销,还有部分同学通过奖学金或者借贷方式筹资留学。
3.3留学生的学业也是海外留学生生存现状的重要方面
海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具备学习自控能力,自主学习,采取多渠道而不仅仅是课堂获取识,中国与海外许多国家在授课语言、教学方式等都存在显著差异;由于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留学生在海外的学习状态差异很大;部分中国学生无法适应,在学业上感到很大压力而迷失方向; 有的学生则被国外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吸引,并很快融入其中。问卷显示大部分留学生对国外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及适应一般。
访谈中留学生反映国内课堂上注重书上内容,但国外课堂更多的是拓展知识。部分国外的期末考试采取项目论文为主要形式,留学生对此很容易不够重视。关于其他方面,留学生认为语言能力限制了他们的课堂获取知识效果,还反映完全能够听懂教师授课内容的学生不多,回去要花费大量时间继续复习才能掌握知识。
问卷和访谈显示学生对国外教师授课的方式适应情况较差。语言流利程度直接影响了留学生学术水平的发挥与跨文化沟通的效率,从而影响留学生的生活适应性。并且许多留学生只满足于对教材的认知,或者依靠老师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也有少部分人会借助网络、多媒体、书籍,通过课下多种途径学习知识。留学生在国内习惯在老师家长督促下学习,而国外学习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对于学习的目的、方法及时间的安排似乎没有过多思考,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过也有同学学习意识强,积极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的同时,主动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方法。
4.针对留学生生存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海外留学生在生活,学业方面面临一定的困惑与难题,这些问题影响到海外留学群体的总体适应水平,为了协助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4.1生活方面
4.1.1理性认识国外情况,通过阅读书籍、学习课程或者实地考察等多渠道了解西方教育、文化和制度等情况,做好心理预期,减少想象与现实的差距。
4.1.2获得家庭或者社会各方支持,条件允许下可以勤工俭学,保证留学生活具备足够资金,并且保持良好的消费习惯。
4.1.3努力提高外语水平,完善语言沟通能力,提高听力和口语的使用技能;在生活中多交谈,在看电视听广播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词汇,同时保持语言敏感度。
4.1.4培养乐观开朗的良好性格,积极疏导生活中遇到的压力;扩大交往面,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结交外国朋友,互动中感知海外风土人情和文化。留学生群体之间互帮互助,跟高年级留学生学习留学经验,产生合力,正面引导留学生活。
4.1.5锻炼独立自主生活,学习必备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留学生可以学习烹饪,既可以贴近原有饮食习惯,方便生活,又可以节省开支。
4.2学习方面,
4.2.1主动适应国外课程语言、办学理念、教学方式,增强团队作业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课程语言的掌握,熟悉专业词汇,做好课前预习,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课后积极请教疑难点,缩小语言所带来的课堂效果差距;国外开放式的课堂讨论模式与国内有所不同,然而在短时间内适应之后,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学习,通过提高课堂参与度培养个人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2.2增强学习意识,保持学习动力,主动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方法,并且制订好学习计划;因为国外教育注重平时,在课堂外经常布置许多阅读任务及论文任务,留学生需要自觉学习,重视课外学习时间。
4.2.3采取学习策略提高知识水平,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通过与同学交流,查阅资料,调查研究,拜访专家,学会利用国外先进的学术资源。
5.结语
由于海外留学群体的庞大和构成多样及其特殊性,这次调查所反映出的留学生生存状态呈现出千姿百态,个体生存差异很大。调查不仅探究了留学生群体的生存状态、影响因素及在海外的困惑与难题,而且针对其症结所在提出对策建议。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常熟理工学院的海外留学生在留学过程中适应状况较为良好,留学群体的主流是积极向上努力适应海外社会的。
参考文献:
[1]王辉耀.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NO.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徐丽.出国留学进入大众化时代[N].深圳商报,2008-01-09(B05).
[3]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