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力生
摘 要: 在高一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其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又有主观方面的,客观方面涉及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包括教材的衔接、教学方式的衔接、考查方式的衔接等。主观方面是高一历史教师自身因素造成的。高一历史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研究学生,让学生迈过这个初、高中衔接的“坎”。
关键词: 高一历史 困惑 原因 对策
一、困惑
高一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
(一)学生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一问三不知。
一些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不清楚,高中历史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初中基本知识一定程度的掌握的基础上的,没有初中历史知识作依托,高一历史教学会遇到重重困难。
(二)学生没有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教学有效性不高。
部分学生学习历史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不会做笔记,不会归纳概括知识,不会分析问题,课堂教学显得很被动,教学效果差。
(三)每课时的知识容量太大,一节课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目前各校基本上按照新课程设置安排课时,高一年级历史每周开设二节课,这就要求一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实际上由于知识容量大、学生基础薄弱,一节课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常常要用一节半课或二节课完成一个课时的内容。
(四)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很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落实。
新课程倡导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引导学生主动学生、合作探究,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些教师感到这些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有效地贯彻落实。
(五)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把握。
高一的历史教学究竟应按高考的标准还是按会考的标准教学?对教材中没有提及但又是非常重要的知识要不要作补充和拓展?这些问题确实令教师感到困惑。
二、原因
以上这些困惑是高一历史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又有主观方面的。
(一)客观方面: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1.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初中历史材教知识容量小、内容较简单,高中历史课程以模块专题的形式编写,知识容量大,时间跨度大,内容介绍精要,历史概念较抽象。在课程学习中,高中历史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更注重能力的培养。高一新生普遍对高中历史教材的体例不适应,对教学要求领会不了,学习起来感到吃力。教师为照顾大部分学生,在教学中不得不对初中学过的知识进行补充,因此感到非常费劲。
2.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目前初中历史教师仍有部分是非科班出身的,历史素养有限,许多教师给学生圈范围,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初中从领导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对历史学科都不太重视。进入高中后,教师希望打破教师“一言堂”,教法陈旧单一的模式,试行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但学生长期习惯于被动听课、被动记笔记,习惯于沉闷的课堂气氛,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
3.初、高中考查方式的衔接。初中历史的考试试题比较简单,偏重于知识的识记,能力考查题所占比重小。中考是开卷式考试,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以致学生对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也不愿熟记。进入高中后学生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储备,学习起来自然很吃力,甚至有学不进去的感觉。
(二)主观方面:高一历史教师自身的因素。
1.教师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教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盲目性。高中历史教师大多数没有从事过初中教学,对初中教育教学现状不了解,对高一新生的学习心理、知识掌握程度更是缺乏了解。因此,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
2.对学生要求过高,操之过急,教学内容偏难。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味追求全、求广、求深,对历史事件左右比较、前后拓展,生怕遗漏一个知识点。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满堂灌”,学生面对繁杂的知识点,无所适从,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3.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很陈旧,教学方法单调。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讲到底,呆板沉闷,没有师生互动,没有情境创设,没有问题探究。有些教师没有深刻理解“三维教学目标”,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分析,不重视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也不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教育和培养。
三、对策
历史教师面对高一新生,该采取哪些对策化解教学中的困惑呢?以下我谈谈看法,以期求教于同仁。
(一)调查了解高一新生的学情,掌握教学第一手资料。
可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分析整理,对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要记录下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才能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做到得心应手。
(二)研究初、高中课标教材的变化,明确教学目标。
近几年初中历史的教材变化较大,版本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在教学中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要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适当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调整教学方法。
新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身心发展都有所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思维方式,开始由感性思维过渡、转型到理性思维。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历史概念和现象的理解还停留在直观感性阶段,缺乏独立、全面、深刻分析探究的能力。高一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兴趣引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学生领进学习历史的大门。要改变历史教师一讲到底的单一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增强自主意识。
高中教材多,课时少,那种掰开揉碎,你讲我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用,新课改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了突出位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初中生刚入高中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同时兼顾这一阶段的过渡性,教师学法指导的重心应放在留旧创新、巧妙过渡上。所谓“留旧”就是适当保留初中学习的一些方法,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及时复习、完成作业等,使学生适应高一历史学习有一个心理过渡。但“留旧”并非“守旧”而是为了“创新”。新高一学生学法“创新”的重点是“学会自主学习”这条主线。
(五)大胆取舍教材,灵活使用教材。
高一年级课时吃紧,一课书的内容一节讲不完,对此,必须根据新课标要求,考虑高一新生实际能力水平,控制好深度和广度,大胆取舍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教学结果表明,一节课内,如果教学面面俱到,四处出击,则其结果是一面不到、处处游击,问题得不到解决。教师更不能按高考一轮复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这无疑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历史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初、高教学衔接上下苦功,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研究学生,让学生迈过初、高中衔接的“坎”。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灵活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学法指导,合理使用教材,这样才能化解教学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