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语文的实施策略

2015-09-10 07:22曾志安
中国教师 2015年19期
关键词:教与学教学内容教材

曾志安

和谐语文指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与学的着眼点,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追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成为不同生命个体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释放活力、展示成长进程的空间。此间,师生的生命个体都得到和谐发展,达到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和谐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为教与学之间和谐融洽。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协调各对关系,实现语文课堂中教与学的互促优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与学之间处于一种相互耦合、相互协调、和睦融洽的关系与状态,让课堂焕发语文应有的魅力。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让教师体验“幸福”。

和谐不是平均(均分),而是使各种因素处于最佳状态的一种关系。从实践来说,也就是让各种因素都被激活,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价值,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它不是“量”的概念,而是“质”的概念。建构和谐语文课堂教学范式就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系统各要素及整个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使各因素得到最紧密的、最佳的组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基本策略如下: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适当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简明而适当。简明是指在一堂课时间内,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适当是指教学目标要因课而异,因学生而异。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应具备立体性、开放性、个性化、生成性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要精当、简约

加大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容量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庞杂,因为课堂教学时间40分钟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追求面面俱到,反而导致满盘皆损。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应该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传递了多少有效信息,激发了学生多少思维潜力。因此,教师应当在语言文字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学目标精当、简约。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做到“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就不教”(学生自主学习就会的不教,学生似懂非懂的引导教,学生不会的要教透)。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解读教材,对课文进行科学、合理地整体把握,科学地补充教材,善于使用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合理裁剪、大胆取舍。

三、教学过程要科学、高效

和谐语文的课堂教学,一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恰当地安排教学环节。二是整体把握教学目标。三是科学选择教学环节。四是教学环节组织要最佳化。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二者是相辅相成,是矛盾的统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充分地预设,代表了对教材更深入的理解,代表了对整个教学设计更为成熟的把握。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把握生成的机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动态的生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要简便、实用

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二者是紧密关联、互为影响的,任何一方不恰当,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及教学内容、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为学生提供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条件。教学方法会因课文的题材、体裁、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当然,教学也有基本的方法:导入—初探—深究—总结—延伸。以上几条标准是一个整体,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综合地选择并合理地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媒体的使用标准是要简便,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过去传统的语文教材观,把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教语文就是教教材,学语文就是学教材。“教师教学不敢越教材雷池一步,更不敢自制教材和批评教材”,这完全是狭隘、封闭的。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教材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所以,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用教材教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我们发现,在“用教材教”之后,面临更多的是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和“非语文”的现象。过度开发文本教学资源,太多的非语文的教学内容、集中的知识补充、形式化的活动,使学生真正用于读课文、品味语言或实践训练的时间变得少之又少。抛开文本,盲目综合,过多、过早补充其他教学内容影响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按照王荣生的研究,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选文可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大类型。这种明确的划分可以很好地实现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和谐统一,为和谐使用语文教材提供印证。因此,要正确处理文本和引进相关课程资源的关系,明确文本仍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做到引进课堂资源要适当、

适度。

五、教学语言要简练、智慧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沟通关系、进行信息交流、知识传播和品德影响的桥梁或纽带,是开启学生智能的钥匙。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为凭借。在语文课堂教学交往中,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声语言,也就是体态语言。在构成教师“教学行为”的一连串教学语言中,最初步、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眼神”交流。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许多时候,人都是通过眼神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表情达意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眼神技巧与丰富的体态语,如“点头”“微笑”等,可以让学生的心情放松,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和谐

交往。

教学和谐是一种美好的教学关系和教学状态,其中教与学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都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而不是压迫和控制的结果。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或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得到升华,这就是放得适度。教师画龙点睛的分析和点拨也是非常必要的,它会使学生茅塞顿开、思如泉涌。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应和谐统一,即它是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师生生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是“我与你”的相遇与

相知。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

(责任编辑:赵彩侠)

猜你喜欢
教与学教学内容教材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教材精读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