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中的生态美

2015-09-10 07:22苗昌云
课外语文·中 2015年2期
关键词:船尾鱼戏黄鹂

苗昌云

保护自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使之与人类和谐相处。从古诗歌中我们能深感当年的生态之美。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兴一首》)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不眠的诗人不禁衷心地赞美夜的“静”美。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谛视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哪儿跃出水面。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景象。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谢《游东田》)池塘里,活灵活现的游鱼,倏忽往来,嬉戏于清水绿荷之间,溅起的阵阵涟漪,晃动着新荷。这情景使人联想起“鱼戏荷叶东,鱼戏荷叶西,鱼戏荷叶南,鱼戏荷叶北”(《江南》)的生动场景。而树林中,叽叽喳喳的小鸟,喧闹了一阵子后,扑闪着翅膀飞走了,缤纷落英,在无声无息地飘零。透过这种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欣赏和刻画,一位怡情山水,雅爱自然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自然山水之美,深深吸引了诗人,陶冶了诗人。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杜甫《绝句》)诗句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屋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但诗人爱护自然造化,爱护有益的生命,甘愿受燕子的进扰,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图画。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娴静潇洒;听,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绘夏木茂盛,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把雨天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泥融土湿,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画面充满生机,给人一种动态美感。后句说,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是那样的悠然自得。呈现出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的初春景物图。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诗写的是江南初夏的自然景物。“绿”写树木葱郁,“白”状水光映天。这两种对比之色表现远望中的整体景象,色彩明丽动人。后句以烟喻雨,把如烟似雾、霏霏的细雨形象,描摹得极为传神。更妙的是还加上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本草·杜鹃》)的子规鸣声。这催耕的鸟声,便由静入动,显示了活泼的生机。

“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韩愈《盆池五首》其一)这个老头真像个小孩子,他在地下埋了一个盆儿,从井中打来水倒在里面,就当作一个小水池。黑夜中青蛙一直叫到天明,这正如在方口(即“枋口”,水名)钓鱼时所见的情景。诗人将老翁的“童趣”刻画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青蛙的彻夜鸣叫,反映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

这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生态图景,的确令人神往。很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大自然中各种生物都成了人们桌上的美餐,诗中描写的美好生态景象已经不是处处可见了。

猜你喜欢
船尾鱼戏黄鹂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午睡
船尾外形对超声速弹丸减阻特性的影响研究
采莲曲
两只黄鹂
读迷作品
问黄鹂
生命之船
中国船尾舵开创航行新时代
自媒体探索路上的“两个黄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