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众喜 钱小龙 王周秀
摘要:慕课是使用互联网传播低成本的高等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各项技术与方法日益成熟的必然产物。本文试图探索笼罩在迷雾之下的慕课及其必争之地的真实面貌,分析慕课运动兴起的真实动因,评估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并呼吁有识之士们切实推动国内的慕课发展。
关键词:慕课;MOOC;MOOCs;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2-0103-04
● 引言
“慕课”(即MOOC)是教学和学习方式的一种创新,是一系列宏大的实验。但现在还不能对慕课下明确的定义,因为它们目前还只是雏形。[1]慕课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接触到高等教育,所以它引起了决策者、高等教育机构和商业组织的浓厚兴趣。美国对慕课市场的垄断只维持了几个月,慕课网络正在迅速地全球化。各种机构已投身其中并展开了与慕课有关的实验,以扩大高等教育的接受面,开拓市场和树立品牌,并挖掘新的收入来源。商业机构提供平台并发展与其他机构的伙伴关系,在高等教育领域探索新的授课模式。[2]
● “慕课”是在线教育的大规模商业化尝试
小规模的关联主义慕课(cMOOCs)已存在了几年时间,而真正推动慕课进入社会主流视野的,却是由精英机构提供的大规模xMOOCs的迅猛发展。当前,xMOOCs吸引了更多的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注重课程内容的建设和教师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它背后有大力的商业推动,其前台主力则是Coursera、edX和Udacity等创业公司。在Coursera启动后的几个星期,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资助的MITx平台更名为edX。
Coursera是全球最大和最显眼的慕课供应商。该公司目前已吸引了全球83所合作大学、博物馆和非政府组织。Coursera提供了由合作伙伴的明星教师们讲授的一系列课程。学术合作伙伴负责创建自己的课程。它似乎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既不着重于课程建设也不着眼于体制建构,只是在自顾自地生长。edX比Coursera小一些,在建立全球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更看中声誉战略,目前已高度资本化。它依靠自身的信誉,以及与实力雄厚的大学的国际合作,已经实现了战略性地增长。edX大量投资于课程设计,帮助自己的合作伙伴开发课程,每门课程收费25万美元。[3]
在相关领域,强烈的危机感甚至将那些长期的竞争对手拉到了一起。加入到竞争行列中的开发商和风险投资家,既有大学、技术供应商也有盖茨基金会。[4]但太多的参与者加入到这个领域,会不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还不得而知。慕课运动在教育、经济和政治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还有待观察。
● 病毒式的发展策略
对慕课的兴趣像是病毒暴发一般迅速增长。从来自各种语言的搜索就可以看出全球对此的关注度。下页图1显示了关键词:“MOOC”与“MOOCs”在谷歌趋势搜索中的走向(2012/01/01—2014/06/30,131个星期),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2012年5月时搜索兴趣接近于0,峰值出现在2014/01,达到最高值100。如果从关键的创业公司Coursera、edX和Udacity启动算起,这样的变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研究者如何才能既跟得上这种快速的步伐,又能保持学术的严谨性?传统的基于文献的研究手段,如使用正规的印刷期刊,难以跟上创新的速度。慕课的研究需要在网上开展,并迅速地加以传播。这个领域的研究不仅增长迅速,更重要的是它的结构也正在迅速地变化着。按年份在谷歌学术进行搜索(如图2),与一般媒体的报道相比,这里搜索到的条目要少很多,但的确可以看出学术研究的兴趣越来越大。尽管谷歌学术搜索的计数并不都准确,但它们的确在以指数级的趋势增长。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采用了严格的搜索限制,图2中的数字显然不是全部相关内容的实际数值,实际数值应该更大一些,但这不影响我们对趋势的认识。另外,图2没有包含2015年的全部数据,仅截止到10月底。由于图2中的增长趋势减缓,预计2016年可在谷歌学术检索到的条目数将会不少于2013年的量。图2中,2013和2014两年的学术文献量的增长是暴发式的,确实具有病毒式发展的特征。
● 受益的群体
1.学生
Coursera的科勒(Koller,2013)曾表示,他们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接受过至少本科学历水平的教育。[5]进一步研究表明,高学历的学生有更大的优势。显然,慕课未能达到其预期的目标,即触及那些通常情况下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弱势学生。为了在慕课环境中取得成功,学生可能需要具备更高的数字素养,这有可能加剧业已存在的数字鸿沟。慕课似乎消除了地理位置造成的访问障碍,但事实上如果缺乏网络连接则仍然无法实现这一点。大多数慕课仍然是免费的。学生可以注册,在线找到所有他们需要的资源,并完成所有的任务而不需任何费用;他们有可能能拿到课程学分,即使没有学分,还可以拿到证书或某种徽章。然而,学生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收费选项,其中最重要的是认证。对于那些想要某种认证的个人,有多种付费途径可供选择。为减少考试作弊可能还会有额外的监考费。
2.供应商
(1)学术供应商
知识通常是一种公共产品,但教学却是私有的。当教学被局限于学校里的时候,知识的传授主要在校园内,这说明只有那些支付高昂学费的人才能专享这些资源。随着慕课技术的侵入,许多人看到了通过在线教学建立自己的全球性品牌从而赚大钱的机会,借助名牌大学的“招牌”可以轻易统治一个庞大的慕课市场,以胜者通吃的策略和压倒性优势主导市场。正如前面提到的,出于扩展高等教育接受面、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以及开拓新的收入来源的目的,名牌大学都纷纷涌向慕课。难道他们提供的都是品质优良的慕课吗?也许有些不是这样的。因而可以这么认为:慕课平台或许是要用品牌认知度而不是课程品质来达到它的目标。[6]人们一再地把慕课描述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事实可能如此,但也不要忽视学校生活所产生的社交网络的价值。风险更大的可能是那些名气不大,也没有广泛的校友网络,无法动员相当多社会资源的普通的或者在线的高等教育机构。反而是那些“无名”的机构或课程,借助低成本慕课技术,或许有机会向上攀升。
(2)技术供应商
从学生、教师到高等教育机构,成本和收益结构是不同的。对学生免费的课程到头来对大学而言可能是有点昂贵,而对私有平台的技术供应商却又可能是潜在的暴利。正如人们所预料的,对技术供应商而言,在追寻利润的途中必然会付出成本,为新技术寻找应用领域就是如此。在2013年2月,美国媒体上报道一些高校开始接受转学分,这一现象的深层次根源在于美国高等教育日益昂贵的学费。Coursera在基金会的赞助下采取了行动,试图“打乱”目前收费昂贵的认证体制。美国教育委员会(ACE)与盖茨基金会合作,展开了一项独立的审查并批准Coursera平台向其1800所成员高校提供5门课程。盖茨基金会向ACE提供了300万美元,用以资助其相关研究。ACE将自己定位为慕课对美国高等教育的价值的守门人。这一举动清楚地表明传统的高等教育及盖茨基金会,都相信慕课潜在的破坏性力量。除了美国学生(27.7%)之外,来自印度的学生(8.8%)是Coursera上最大的学生群体。印度政府在民办教育方面有一个大胆的举动,其2012年基础设施规划报告将慕课纳入了考虑的范围。[7]此外,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许多国家,以及拉丁美洲和南部非洲,已经完成了在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方面的主要投资,并在其上建立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设施。
3.大学的教学形式
慕课的真正开创者是一小群想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上做得更好的学者。慕课一经推出,许多学者发现其中的体验是令人振奋的。对于大多数名牌大学来说,具有世界声誉的品牌是实实在在的吸引力,世界各地的学生和资源涌入名校又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拓展他们的全球品牌不但让他们吸引和招收到最优秀的学生,还增加了机构本身的价值,提高了他们的竞争优势,这既包括教学方面,也包括其他的创收领域,如科研、出版社、校友捐赠以及徽标的授权。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线信息授课平台的品质在最近几年有所改善。除了那些专为远程教育开设的在线课程,慕课的另一种用途是将它们混合到大学现有的课程中。
学生们已经在把慕课当作发展和充实自身的辅助工具,教学人员也用它们来充实自己的课程。它们被用在“翻转课堂”上,学生们观看针对课外作业的讲座,然后在课堂上做作业、解决问题。这样,或许可以更好地在课堂上观察到解决问题的技能。而最终,慕课的建设和维护或许就能变成课程的团队项目。在全球竞争的时代,信息过剩和技术的快速变化要求学习者掌握如何获取、组织和评价信息,如何建构知识,以及如何发展团队合作能力的各种方法。作为现有的在线学习方法的延伸,慕课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以在线的方式把课程内容传授到任何需要它的人那里去。与社交媒体密切相关的在线活动,如讨论组、博客和视频公开课,可以很容易地被嵌入到在线学习活动中去。慕课发挥多种Web技术的优势,这包括视频演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评价和在线交流论坛,更为关键的是慕课允许大量学生接触课程内容,具有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功能,还可以从他们的同学那里获得支持。[8]
● 对当前慕课运动的反思
从长远来看,对大学及其教师而言,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正在形成新的格局。今天,教师的聪明才智会通过互联网向数百万人播出。而明天,或许将不再需要他们的进一步参与。一些持怀疑态度的教师坚持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情不可能被自动化,他们或许是对的。但无论如何,迟早都会被自动化,而无视教育品质的损失。慕课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成型。除了作弊问题和低完成率,对同侪教学的监管一直是个未能解决的问题。很难评估这些问题有多普遍。但就慕课当前的状况,我们至少还可以得出下面这样一些结论。
导致“病毒性策略”的理念和技术,可能是一个难于管理的复杂领域,不但定义不明确,而且没有深入的研究。更糟的是它充满了争议,而目前的热潮显然回避了相关的风险。基于大学的技术创业者使非营利机构和私营公司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可能对经济的发展有好处。但假如与私营公司签订的合同不适当,它们就可能扰乱机构的正常管理,可能危害到欧美国家那些古老学术机构核心的议事水准。融资不足而战略过度扩张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特别是那些采取快速扩张战略但又缺乏足够资金支持的举措。像edX这样资本化程度高的公司,情况或许要好一些。
有各种各样创新的收入来源,包括雇主间的伙伴关系、在线销售材料和在线辅导。就业仍然是激励学生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认证是最大的和最重要的潜在收入来源。技术供应商们正在抓紧研究解决方案,以解决他们在认证方面的主要问题:有效的考试。凭借新合作伙伴的帮助,STEM科目可能会率先实现测验的自动化。
是希望还是热潮,颠覆性大到什么程度,它们是否会威胁到私立的像凤凰城大学这样的网上大学,它们能否普遍地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在欧美的许多名牌大学,它们是否会动摇规模庞大的本科生教育向规模较小的研究生教育输送资金的现有体制,目前还难以定论。研究者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专家慕课”和“自组织慕课”之间的比较。对慕课的赞许和批评都在促进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尽管其中的许多观点并没有普遍的意义。
慕课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它对各利益相关方有好处。但上述的挑战,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研究需要探讨如何克服这些挑战。虽然慕课发展得很快,但慕课的定位仍不清楚。当前更紧迫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使慕课运动得到持续发展。这有待于未来的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J.P.Meyer,S.Zhu.Fair and equitable measurement of student learning in MOOCs: An introduction to item response theory,scale linking,and score equating[J].Research & Practice in Assessment,2013,8(1):26-39.
[2]Admiraal,W.,Huisman,B.,van de Ven,M.Self- and peer assessment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14,3(3):119-128.
[3]Khaled M.Alraimi,Hangjung Zo,Andrew P.Ciganek. Understanding the MOOCs continuance:The role of openness and reputation[J].Computers & Education,2015(80):28-38.
[4]Giulia Forsythe.MOOC Giants–Coursera,edX–Add More University Partners,Expand Abroad[EB/OL].[2013-02-28].WiredAcademic,http://www.wiredacademic.com.
[5]D.Koller,A.Ng.The online revolution:Education for everyone[EB/OL].[2013-02-12].Youtube video,http://www.youtube.com/watch?v=mQ-K-sOW4fU.
[6]Uvalic-Trumbic,Stamenka.MOOCs–Mistaking Brand For Quality?[EB/OL].[2013-02-06].University World News,http://www.universityworldnews.com/article.php?story=20130206180425691.
[7]Manish Upadhyay,Amitra Maitr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levance and Possibilities for Education in India[A].IDFC Foundation. India Infrastructure Report 2012:Private Sector Education [C].London:Taylor & Francis Group.2012.232-245.
[8]Balfour,S.P.Assessing writing in MOOCs:Automated essay scoring and calibrated peer review[J].Research & Practice in Assessment, 2013(8):40-48.
本文受南通大学2013年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示范性公共选修课: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题编号:2013B011)的资助,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