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鲜活的生命,面对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能力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大海般宽阔的心态去接纳学生,以高山般挺拔的姿态去引领学生,才能解放学生的手脚,温暖学生的心灵,创建开放的、互动的、探索发现的、充满活力的自由课堂。
“倾听”——让思维飞扬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庐山的云雾》
【教学背景】
在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庐山云雾笼罩在山头,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缠绕在山腰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是巨大的天幕”的情景时,我让学生用笔画出这些云雾的姿态,最后我又根据学生的图画在黑板上用粉笔版画,当画到白色绒帽时,出现了以下师生对话。
【教学片段】
生1(惊喜):咦,我觉得那像魔术师的帽子!
师(意外):是吗?哪里像?
生1:老师,你画的形状像。
师(灵机一动):除此之外,你觉得庐山的云雾哪里还像魔术师的帽子?
生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它会随时改变姿态,笼罩山头时像魔术师的帽子,可能过了一会,它就不是魔术师的帽子而是其他的姿态了,所以说它像魔术师的帽子,它会变的。(文中第3小节就重点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该生是在初读的基础上联系下文而有此番见解的)
(受这名学生启发,班中另一名同学马上补充)
生3:我觉得这时的庐山就像一位仙子,头上戴着绒帽,腰间系着玉带,非常美……
【教后思考】
像“魔术师的帽子!”,原本很简单的孩子的一句随意话语,点亮了集体的智慧!我受学生启发,觉得庐山的云雾千变万化,确实也像魔术师的帽子,所以当学生提出这种看法时,我便进行了引导。
在追求自由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教师要善于倾听这些“非预期性信息”,用心去发现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追溯思维的起因,并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再提炼成有效资源后,带着学生一起去分析,一起去讨论,一起去分享,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思维交锋,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
“引领”——让智慧闪烁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第六课《花瓣飘香》(第一课时)
【教学背景】
在学生自学后的词语检查环节中 ,我将事先打好的词语显示在了投影上。看着学生一副等待老师来检查他们的神情,还流露出迫不及待想读的愿望,我犹豫了一下,想到:今天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往积极,但本课词语不多,肯定有许多孩子没有机会认读词语,如果没有请他来读,他一定有些失望,听读时也不会认真。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个主意。
【教学片段】
师:我想请每一位站起来认读词语的同学,对听读的同学提个要求,假如你对自己读正确不是很有信心,你可以说:“请大家指点。”假如你觉得自己读得很正确了,你可以对大家说:“请大家跟我读。”假如你觉得你读得很棒,你可以说:“请大家欣赏。”……(学生听后,高举的小手,举得更高了)
生:请大家指点……(认读:俯在、摘下、捧着)
生评:老师我觉得他可以读慢点。
(生放慢速度再次认读,速度慢下来了)
生评:我觉得裴育同学读得很棒,如果再有点感情就好了。
(生再次有声有色地认读了词语。不少同学面露喜色,我也深感惊喜,读得真好)
生评:很美!我感觉裴育同学读“捧着”时,让人感觉他好像捧着宝贝,生怕弄坏了一样。
【教后思考】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还不稳定,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持久,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本节课中“词语检读”这个目标,我曾经的预设只是希望学生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通过质疑理解词语意思。但为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听读的兴趣,我创设了“对大家提个听读要求”的学习情景。结果,学生的听后评价一步一步地把学生读词的能力引向了深入:从速度快,到速度适中,从读正确到读得有感情,不仅读好了词语,而且自然而然地把词语理解融合在了认读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远比往常浓厚。
在自由发展的课堂中,教师的引领作用仍不能忽视。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学情,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开发和利用来自学生的资源,使课堂成为一个资源不断生成和动态发展的过程,成为促进师生生命不断共同发展的场所。
“尊重”——让困惑化解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练习一》
【教学背景】
该练习中的简称歌,涉及了我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教学时不少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上就颇费时间。随后我带领学生对照祖国版图认识相应省、市、自治区的地理位置时,我发现这么多抽象的简称突然出现在学生眼前,要辨认识记,真的很困难。于是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我想到联系学生假期外出游玩的经历,展开了以下教学。
【教学片段】
师:假期里你们去哪游玩过?请你用所去地方的简称来介绍下,然后请同学们猜猜你去哪儿了?
生:寒假我去“港”游玩了。
生(抢答):罗邦原同学去香港了。
(随后罗邦原同学介绍了在港游玩的趣事……)
生:暑假我去“青”游玩了。
生:是青海!我们学过的课文介绍的“鸟岛”就在青海。
师:是呀,跟着课文我们也可以了解祖国大地。你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了哪些省、市、自治区的简称?
生:我知道“西湖”在“浙” ——浙江省。
生:拉萨在“藏”——西藏自治区。
生:桂林在“桂”——广西壮族自治区。
【教后思考】
繁杂的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在学生的假期旅游竞猜中生动有趣地展开了。原来沉闷的课堂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汇报自己的旅游去向,竞猜的学生也毫不示弱。随之我乘势把学生的旅游触角引到文本,联系所学课文来回忆简称,学生更是如数家珍。
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是决定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依据。在自由发展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遭遇教学困境。当我们为难时,积极调动起我们的教学智慧,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通学生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和知识积累,去设计和组织富有个性化的、切合学生实情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自主,学得成功,从而获得自由的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