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菲
如今高校已经全面进入“90后”学生时代,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90后”学生的意识形态结构非常复杂,在职业价值观上具有明显的多元倾向。笔者基于职业价值观问题,以河南农业大学为对象展开了职业价值观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共发放问卷调查300份,其中大三学生37%,大四学生63%,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95%。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大多存在消极心理,直接影响了求职成功率。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求职心态,顺利开启自己的职业旅程。
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90后”大学生群体的职业价值观具有以下几方面新的特点:
兴趣主导型 长期以来,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普遍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的行为将越来越趋向于功利。然而,这一推论由于未能考虑到网络的因素,与现实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偏差。在网络化时代,人的行为是以兴趣为主导的,网络行为往往与功利无关。从调查结果来看,“90后”学生在求职问题上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冲动。43%的人表示“发挥特长,符合兴趣”是求职的首要因素,35%的人将工资待遇作为求职的标准,15%的人表示“良好的社会地位”是自己求职的标准。这一调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出乎笔者的预料。
短期职业倾向明显 从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64%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何谓职业规划,没有所谓的长远的职业目标。21%的学生表示有职业规划,但是不清楚如何落实到实处。笔者分析,一方面是由于“90后”学生群体,尤其是城市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宽裕,从小不需要考虑经济问题,因此职业意识淡薄。部分学生明确表示“干得开心就干,干的不开心就走”,根本不打算作所谓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90后”学生长期沉浸在网络世界,意识形态结构呈现出高度的虚拟化特征。可以说,部分“90后”学生将工作等同于网络游戏一般。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也将造成潜在的巨大影响。
职业评价多元化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职业评价问题上,“90后”学生群体呈现出更为多元的倾向。所谓职业评价指的是求职者对于职业及其活动价值的判断。在“你心目中的好工作”(可复填)调查问题中,35%的学生将兴趣作为好工作的标准,25%的学生将收入好作为工作的标准,25%的学生将工作环境好作为工作的标准,37%的学生将同事关系和谐作为好工作的标准,31%的学生将稳定作为好工作的标准,34%的学生将社会地位作为好工作的标准,42%的学生将工作压力的大小作为好工作的评价标准,35%的学生将公司管理模式作为好工作的评价标准。由此可见,“90后”学生群体在职业评价问题上,不存在一个能够主导的价值判断,而是越来越多元化。职业评价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包容度的提升。在后现代社会中,一统天下的价值观将不复存在。但是,在鼓励多元的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观。
个人为本位特征明显 职业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结构,可以以国家、集体为基础建立,也可以个人为基础建构。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90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完全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在“工作目的”(复填)的调查中,60%的学生表示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75%的学生表示为了能够有更好的生活,25%的学生表示为了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这一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以个人为本位的,求职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
求职途径新媒体化 从调查结果来看,“90”后更多倾向于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找工作,并不想依靠家庭的社会关系。55%的学生表示自己将依靠网络渠道寻找工作,35%的学生表示人才招聘会是自己主要的求职途径,10%的学生表示听从父母的安排。这一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独立意识,虽然在能力上存在欠缺,但是在思想上更为独立。对于教育者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充分说明了”90后”具有积极向上的优秀潜质。
提升学生职业观教育的对策
从上述调查来看,“90后”群体在职业价值观问题上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多元化的价值观容易让学生失去正确的或是有效的判断。同时,也反映出当前高校在职业教育上存在缺失,未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在教育的过程中与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职业心理教育相结合。
开展职业理想教育 从职业目的的调查中,可以明显感受到“90后”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理想,或者说职业理想的境界很低。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职业理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引导大学生从事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工作,让大学生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实现自身的发展。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只有在高度认同某个工作的价值时,才会自觉地承担自己的工作责任、履行工作义务。因此,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将其与职业价值教育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合力。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注重职业道德伦理教育。伦理是人生存的基本法则,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尺度。应当让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而是必须要遵守的规则,是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在开展职业道德的教育时,应当将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意识,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从社会利益出发,而不至于沦为工作机器。事实上,只有以社会利益为前提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工作,才是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
开展职业心理教育 职业心理是职业价值观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只有在认同某种工作价值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积极的工作心态。因此,开展职业心理教育应当以职业价值观教育为基础。具体而言:一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必然是需要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而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片坦途。二是开展各类心理教育活动,例如利用新媒体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开设专家讲座等。三是联系实际。心理教育不应当停留在抽象的理论上,而是要与实际相结合。在求职过程中的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么其必然将一直困扰学生。因此,根据学生所遭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是改善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能够自己解决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条件。
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在面对“90后”大学生职业观中存在的网络化、虚拟化、游戏化等问题时,应当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一方面要充分发挥“90后”学生在求职中以兴趣为主导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纯粹兴趣与社会现实的脱离而引发的职业虚无主义。在职业规划辅导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志,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提出客观、合理的职业前景分析,引导学生自主从事职业规划活动。
总之,对于职业观问题,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开展职业观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与现实相结合,充分与其他职业教育相结合,从而形成合力,提升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