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动力。这就需要大量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青年大学生来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青年的“创业力”增强中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而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力”,也正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
如何培育“创业力”?建议如下:
1.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往后”多走一步。高校要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教育理念上,把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体系的建立、意识的培育、精神的树立、思维的启迪、能力的提高和品质的锤炼,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2.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往前”多走一步。企业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前端,通过与高校联合调动学生参与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将企业需求解决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高校通过师资平台建设、资金联合投入、难题攻关委托、成果转化支持等多方面,主动帮助企业或社会组织为行业中最前沿、最大胆的想法提供实现的可能。在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对接合作中,达到学校人才培养、企业难题解决、区域经济服务的多赢局面。
3.政府在创新创业平台搭建方面“往深”多走一步。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创新创业指导机构建设力度,组织创业专家联合高校和社会力量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培训,促使其进一步树立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创业所必备的工商、税务、金融、劳动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对毕业生开办企业的优惠政策,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决策能力。同时,通过开展政策咨询和跟踪服务,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郑惠强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