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卓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增加,已然成为城市公共安全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家在道路安全法律、交通安全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和改进,但城市小学生群体由于行为、认知等特点影响,在交通安全认识上存在明显不足,通过传统安全教育方案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加之如今我国城市交通的复杂化,小学生在上下学过程中面临更为多样化的安全风险。
关键词: 三维联动 小学生 交通安全教育 策略构建
当前我国城市小学都属于走读制,每日上、放学采取的交通方式主要是乘坐校车、家长开车接送和步行三种方式。因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存在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行为比较盲目冲动的特点,如在步行参与交通时与车辆赛跑,追车扒车,骑车追逐、嬉戏;或明知危险,却硬是胡钻乱窜,调头猛拐,车辆临近突然横穿,等等;行为极具突然性,其突发行为往往令正常行驶的车辆猝不及防;在乘坐校车、公共汽车时不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经常出现在车辆上打闹、吃零食或将手臂、头部伸出车窗外的情况;在乘坐家长驾驶车辆时也会有不系安全带等不安全行为出现。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小学生参与交通具有群体性的特点,且时间比较集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正逢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期,人多车杂,对其参与交通行为的规范性要求较高,这就从客观上对他们造成了不利影响①。
在当前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体系中,学校、政府职能部门、家庭都有各自优势与特点,其中学校更适合安全理论知识的传输、政府职能部门更适合交通安全环境规范与行为规范力度提升、家庭更适合亲切教育和示范教育。由此可见,三者若能完善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将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提升到更高层次,这样会取得“1+1+1>3”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城市小学生交通安全部门应当采用三维联动的方式,通过学校、政府职能部门、家庭三方面的协作共同实现。
一、完善学校安全意识与知识教育
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应尽快改善教学内容与方式。
在教学内容方面,选择与开发合适的教材,对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在教材选用与开发时,要体现兴趣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及因地制宜的原则,内容可包括交通故事、游戏等。增加对一些较为少见的交通安全标识、安全规范只是内容,如认识环岛标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标志,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常识。
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直观形象的内容,让小学生在理解中领悟。多设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如创造相应的环境,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如在校园设置交通安全活动设施,包括模拟红绿红、斑马线及其他交通标志等。二是提供实践场地,在体验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如开展“十字路口”、“汽车站”等游戏,让中小学生把学习的交通规则运用到实践中。选择与开发合适的教材,对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在教材选用与开发时,要体现兴趣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内容可包括交通故事、游戏等。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贴近中小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直观形象的内容,让中小学生在理解中领悟。如认识环岛标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标志,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常识。
二、学校与交警部门及政府部门积极合作
学校作为学生交通安全行为教育的主导,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应由学校主动提出。在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要理顺部门关系,明确各自教育职责,建立以教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机制。教育部门应把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列入小学教育大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经常对所辖区域内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只有各部門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形成良好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氛围,保证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教育部门可以探索将交通安全课程纳入学生学习考核体系中的措施。交通安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考试科目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考试成绩甚至可以作为学生奖励及升学的依据之一,以此提高学校、老师、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切实行动,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三、通过家长会等联动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安全教育活动中
在前文分析中了解到,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安全教育中的效果良好,更容易实现,并且学生家长更愿意参与到安全教育中。但家长由于受教育程度差异、时间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的认知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由学校主动练习,通过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发放安全教育材料、沟通教育方法、交流教育心得等。
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改善家庭安全教育的成效,消除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误区。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特点,从而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引导方式等。而且两方合作过程中,教育方式、方法、成果的交流能让双方不断完善自身教育策略,同时对学生本身的认知有更全面的认识,规避“自己认为已经说明过,学生、孩子并未真正注意”等同类问题。
注释:
①李生辉.浅析中小学生交通行为的特点及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10.
参考文献:
[1]奚家全,赵先柱.重庆市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
[2]姚玉华,陈道湧,周峰.上海市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
[3]李生辉.浅析中小学生交通行为的特点及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A].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10.
[4]杜一鹏.关于高校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安,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