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生主体特性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5-09-10 07:22周红光
考试周刊 2015年22期

周红光

摘 要: 让主体特征有效呈现,主体功效有效运用,主体素养切实提升,是新课改革下初中阶段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如何让学习对象的主体特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深入应用,已成为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从多个方面对初中生主体特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主体特性 教学应用

教育实践学指出,学生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手段方式付诸实施的对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能动、主动等主体特性,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推进教学活动进程,提升教学活动实效,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让主体特征有效呈现,主体功效有效运用,主体素养切实提升,是新课改革下初中阶段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但笔者通过课堂观摩和教研探析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还存在片面强调教者的讲解指导的“主导”功效,弱化主体能动参与教学“主体”功能,导致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参与群体不能得到应有的进步和提升。如何让学习对象的主体特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已成为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上述考虑,我现从以下方面对初中生主体特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进行论述。

一、利用主体能动特性,开展教学情境创设

初中学生对未知社会事物或自然现象,总是具有强烈的能动探索潜能。而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发展时期,决定了初中生思想情感和学习情态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和波动性,既有积极主动的一面又有消极畏惧的一面。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取得成效,首要条件就是学习对象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因此,教师应将情境创设作为培养学生能动学习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切实做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教师应结合教材目标、知识点内容及认知实情,挖掘现有教材中所隐含的趣味形象等资源,通过营造形象、有趣的教学场景和氛围,为能动深入参加师生互动活动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如在“轴对称的图形特征”教学中,初中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理解上存在困难,不能准确掌握其定义内容。此时,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的事物,如天空中飞行的飞机,人们放飞的风筝,以及学生非常喜欢的蝴蝶和蜻蜓等,并出示上述事物直观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感知和理解。初中生在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面前,其能动探析情感能够得到增强。

二、利用主体质疑特性,实施新知教学活动

学习对象在数学知识的求索活动中,总是心存疑惑、带着不解、背负疑问,动手操作、深入分析活动。新知传授是教学活动进程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环节,新知讲授效果,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决定作用。笔者发现,学习对象带着疑问参与新知讲解活动,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新知教学中。因此,利用学生主体所具有质疑特性,通过设置矛盾性的问题内容,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更深入地参与新知探究活动,推进新知教学进程。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新知讲解活动中,教师为保证新知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参与新知教学活动,采用矛盾情境法,向学生提出:“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观察分析,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学生纷纷指出:“它们的对应角、对应边,以及三角形的线段长分别相等。”教师又提出问题:“通过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获知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是不是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就是全等三角形呢?”大部分学生得出肯定的论断,少部分持不同的观点。此时,初中生群体认知上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其主体质疑情感得到有效激发,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参与新知教学活动。

三、利用主体探究特性,实施案例讲解活动

动手操作,是学习对象探求数学内容要义、掌握解题精髓的手段和重要方法。探究特点,是学生所具备的一个重要特点。教育实践学认为,案例为学生探究特性有效展示,探究能力有效培养,提供了适宜、丰富的实践“舞台”。新出版的苏科版初中数学标准强调,注重学习对象主体动手探究技能的锻炼,应将案例作为锻炼和培养的有效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活动,不能让自己成为解析问题整个活动过程的包办者,应成为学生探析案例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将充足的探究案例时间留给学生,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深刻细致的探究活动,传授解析问题方法,提高解析案例技能。如“如图所示,在一个Rt△ABC中,现在以直角边AB为直径作一个圆O,并相交于BC边于E点,F是AC边上的中点。求证:EF是⊙O的切线”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师导、生探的案例教学方式,学生探析条件指出:“该问题条件中告知了直角三角形及圆O等情况,需要运用圆与直线的切线的性质内容。”根据解题要求,探寻解题思路为“利用中位线定理,连接OE,OF”,教师进行点拨指导,强调“在解答该案例过程中,除了上述解题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利用中线性质,连接AE,OE,OF的方法进行解答”。在整个案例讲解中,初中生成为案例解析的“主角”,教师是“配角”,加之,初中生通过探究分析和教师指点,主动探索意识增强,操作分析、思考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和增强。

四、利用主体反思特性,实施评价辨析活动

初中生在学习实践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自我反思、自我辨析的良好学习素养。笔者发现,部分学生主体在学习活动结束后,都会有意识地总结梳理所学内容,反思辨析学习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已有的良好反思特性,在每一环节具体实施活动中,都能有效开展评讲活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度,对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讲、辨析,在深思中及时认识不足,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主体良好显著特性,结合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合理设置活动环节和形式,让学习对象在展现主体特性中提高学习素养,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