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云
你也曾被作文困扰吗?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曾经为学生的作文苦恼过。一布置作文,学生就如临大敌,唉声叹气,勉强完成的作文能好吗?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写、写得轻松呢?这个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探究。经过近二十年的教学摸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注重积累,还作文养分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性。
(1)重阅读教学,起范例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阅读时吸收,写作是倾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课文是最好的范例。我们首先要注重上好阅读课,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认识,了解、领悟常用的表达方式,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通过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培养良好的语感,感悟作者写作时倾吐的情感。
(2)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叶老说过,生活丰盈,文章就如溪流般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如何让学生走进生活呢?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田野,亲近自然,积极投身校园内外的生动的生活中体验,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勤于积累。如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并告诉学生,作文并不是有了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语句才是“好作文”、“真作文”。只有感人的故事,真实的感受,这样的作文才是好的作文。而且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才是“真正的作文”。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就是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是自己的感受,什么样的都可以写。如:“妈妈正在烧菜,糟糕,酱油没了!”这种发生在许多学生身边的小事,经过老师巧妙地点拨,也能写成好的习作的。如:“妈妈见我帮她买来酱油,对我微笑,还高兴地说:‘谢谢你。’妈妈真是客气,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在平时,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多少事呀!我可觉得他们似乎理所应当的,我不会在意的,今天……”当学生娓娓道着自己的“家常”,述说着自己的感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作文吗?通过注重积累,学生增长知识,做好文化语言、生活体验的储备,习作就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拓展途径,引导技巧
单有知识储备却不懂得如何运用也不行。虽然学生或许能从自己的亲身阅读体验中揣摩品悟些写作的技巧、方法,但总是模糊的、零碎的东西。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引导,授之以“渔”,厚积薄发。
(1)以说促写,常说常练。
学生说与写有密切的联系,把习说与写作结合起来,能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习说耗时较之习作少得多,可以经常性练习,从而实现“以说促写”。比如我在班级开设“小树苗广播时间”这一语言训练的语文活动内容,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从自己的素材本中挑出最满意的一则素材,要求先打好腹稿,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再随意选出一人作代表到台上发言,师生再对他的发言进行评价,共同探讨如何把这段落(或段话)说得有条理、完整、具体,然后以此为例,各学生整理自己的发言,再次在小组里交流。时间长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都会增强。
(2)借鉴课文,仿写练笔。
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有的选材精当,有的构巧妙,有的立意深刻,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在练笔中模仿借鉴的材料。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使得学生学例悟法,举一反三,在实际运用中习得方法,逐步提高能力。如教学第七册的《卢沟桥的狮子》第二自然段后,可引导学生品悟全段是围绕“真有意思”这个中心词写,先总写,再具体分述狮子的“大小不一”与“形态各异”,并让学生悟出作者运用展开合理想象把内容写具体生动的方法技巧。再让学生由“悟”到“仿”,布置学生观察一处景物,仿照这种写法写“自己熟悉的物品”。
经常进行说写练笔磨砺,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能技巧,消除如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困惑。
3.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教师要抓住每次作文的特点,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表达冲动。比如描写春天的景物(第六册),先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活动,找一些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好词好句,再开展游览活动,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大自然清新的气息刺激他们的感官。一路上,他们就如一群放出笼子的小鸟一样,欢快地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畅快地发表他们触摸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大自然的一切。回到班级后,让学生进行“我的春天最美丽”说话交流活动,学生个个争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感受到的春天告诉给同伴。此时,学生大多有“不吐不快”之感,发言特别积极、精彩。最后,我让他们把自己说的写下来。由于有了阅读的知识储备和游览观察的切身体验,学生笔下的每缕微风、每片绿叶、每株小草都写得活生生,富有学生自身独特的发现与体验。
当然,作文激趣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访问调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教师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地诱导,恰到好处地点拨,辅之以多样化的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发学生情感倾吐与交流的欲望,做到“情动而辞发”。
4.多法激励,培植兴趣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在于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的作文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都喜欢成功,都渴望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和无限的情趣。
(1)开要重视评语的“激励”作用。
对学生而言,作文不是别的,它是自己生活的写照,见闻的载体,真情的表露,思维的火花,所以老师应当理解、尊重、欣赏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要舍得鼓励,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心灵间的一次对话,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用商量、询问的口吻与学生平等、耐心地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2)开辟多种展示渠道,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比如:教师动情朗读被选中的学生的习作;当众褒奖;出示习作中描写精彩的片段或词句;在班级“学习园地”张贴;推荐到校广播室、校刊发表等。
这样,在评语的激励引导、习作的展示评析中,学生不但可以保持一种较长久的写作兴趣,而且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锻炼,使得习作的再创作成为可能,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这可谓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语文教师的最高理想境界。“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就让我们以苏格拉底的这一名言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