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叶义
摘 要: 作为一门运动型学科的体育,以体育教学这一独特方式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起到独特的促进作用。同时,体育实践性特点具有不可替代,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健心
体育教学涉及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运动的方方面面,秉承了重视心理调节、追求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因其强烈的实践性而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强化体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教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一门运动型学科的体育,以体育教学这一独特方式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1.磨炼意志,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教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而且要经过一个不断反复的练习过程。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练习,都存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进行,在这种不断反复的交替中,学生不断忍受失败的痛苦,尝试成功的喜悦。胜不骄,败不馁,用成功酿造自信,在逆境中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不断磨炼,逐渐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宣泄情绪,缓解压力,调节心理平衡。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社会及家庭的期望值过高、升学及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等给大多数学生带来了极大的生理负担和心理紧张。其情绪状态呈以下特点:焦虑、抑郁、孤独、敌对、恐惧等。很明显,这些都是消极的情绪,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则将会对学习、生活及成长造成极大危害。适度而有趣的运动则可使人身心处于舒畅、和谐和愉快之中,可以转移不愉快的压力源。运动后,由于肌肉收缩结束或激素分泌,还可使人处于更放松状态。运动可暂时转移压力,并将不利于人体的能量物质通过运动而清除。
3.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强烈的实践性,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懂得只有通过自身主动自觉的活动,才能将运动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动,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个性得以优化,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自我调控,增强对行为的责任能力。
体育教学因其活动性、实践性等特点,有着较为特殊的课堂常规要求全体学生遵照执行;游戏、教学比赛等形式有较为严格的规则规定以保证学生在公平、合理、合法、有序的环境中进行竞争;形式多样的分组练习、比赛等明确了个人在活动中充当的角色及应承担的责任,并要求自己为之努力奋斗,等等,使学生在游戏娱乐的同时养成了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了自我调控能力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能力。
5.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美在运动中,体育教学中蕴藏着大量的美学因素,一次漂亮的投篮、一记强劲的射门、一次成功的过杆飞越、一段优美流畅的舞蹈、一趟纯熟的武术套路等,无一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快乐。这是因为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遵循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节律等特有要求,而且能做到造型优美、技巧娴熟、柔中有刚、动作舒展而有节奏,使学生沉浸在力与美、乐与舞的熏陶之中,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摸索
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体育的健身和健美功能,却往往忽视了其健心功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更符合我国现代教育的要求。
1.促进心理相容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现状,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关系,使他们生活在和谐氛围中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能充分挖掘潜能,有益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
2.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各异的特征,利用比赛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各种心理教育,帮助、指导他们克服与消除种种弱点,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如在田径运动会上,我们常会发现一些急性子的学生,由于在比赛中一时不能完成技术动作而造成比赛失利。这时,他们往往显得非常急躁,爱发脾气,埋怨,等等,情绪波动较大,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当遇到困难及受挫时,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积极参与锻炼提高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设计好体育课的几大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以锻炼自身心理素质。如:让学生轮流带好课前的准备活动和结束时的放松活动,使其体验当教师的感受,促使他们更自觉地上好每一节课,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同时通过尝试,克服恐惧和紧张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基本部分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出来做示范,或者教师做示范后让学生讲解分析。这些教法都能消除学生的闭锁心理和紧张情绪,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4.引导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生第一突增期,学生正处在这一美好而富于骚动性的特殊敏感期,要经历生理的巨变,也要承受心理的种种困惑与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性生理迅速发育而性心理承受力滞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组织好生理、心理和伦理知识的教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正视性生理,解除其神秘感,合理组织男女生在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尤其是韵律操、健美操与舞蹈类项目。根据异性相吸这一心理现象让青春期少男少女在群体活动中更好地表现出性别魅力,在异性中充分展示出青春健美体形及活力,提高其审美情趣,让已萌动的性意识,在群体活动中迁移,让异性间的自然情感在群体活动中得以升华,顺利渡过性危险期。